苋菜属于苋科苋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其嫩茎和叶子供人食用,营养丰富,是夏季不可或缺的绿叶蔬菜。苋菜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尤其在长江流域各省广泛栽培。然而,在栽培过程中,苋菜常受到白锈病的侵袭,这不仅影响其食用价值,还影响市场销售。
白锈病主要危害苋菜的叶片。起初,叶片正面会出现淡黄绿色至黄色的小斑点,后期这些斑点会扩大,形成凹陷且不规则的黄色小斑。此外,叶片的背面会出现圆形至不定形的白色疱状孢子堆,这些孢子堆破裂后会散出大量的白色孢子。当病情严重时,叶片可能会密布疱斑或变得凹凸不平,甚至导致叶片脱落;而受害的茎干则会肿胀畸形,直径比正常茎增粗1至1.5倍。
苋菜白锈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真菌。这种真菌的孢子堆生长在寄主表皮下,随着孢子囊的成熟而隆起,最终导致表皮的破裂并散出大量白色粉状孢子。其孢子囊梗呈栅栏状短棒形,大小为25~56×12~171微米,孢子囊则是圆球形至扁球形,直径在45~58微米之间,通常为暗褐色,表面带有网状突起。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病菌会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次年随即萌发并产生孢子囊或芽管进行感染。病害的传播方式主要依靠气流和雨水,完成全年病害循环。孢子囊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至35℃,其中以25至30℃最为理想。此外,湿度也是诱发病害的重要因素,水膜存在时会促进病菌的侵入,阴雨天气及氮肥施用过量都可能加重病情。
与水稻进行轮作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可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应该及时清除病枝叶和病株残体,以减少病菌侵染源。此外,田间要加强排水,合理密植与施肥,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病害发生的初期,可以选择喷施58%雷多米尔一锰锌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的600至700倍液,也可以使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和6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的500至600倍液。上述药剂还可与增产菌30至50毫升或植宝素6000至9000倍液混合喷施,注意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同时促进植株生长和减轻病害。
上一篇:青苔菜的营养价值与烹饪方法分析
下一篇:冬季大棚栽种苋菜的关键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