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夏和越冬栽培的芹菜在苗期出现了严重的死苗现象。这种病症的加重主要是由于今年夏秋季节降水较多,加上各地的连作现象严重,导致了一系列病害的发生,包括软腐病、菌核病、黑腐病、猝倒病及立枯病。
芹菜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常从茎部柔嫩多汁的叶柄开始发病,初期表现为水浸状,逐渐形成淡褐色的凹陷斑点,最后呈现湿腐状并发黑腐臭味,仅残留表皮。
菌核病主要影响芹菜的茎和叶,受害部位呈现褐色水浸状,湿度过大时变为软腐状,表面可见白色菌丝。茎秆组织最终会腐烂成纤维状,形成类似鼠粪的黑色菌核。
黑腐病通常发生在靠近地表的根茎部和叶柄基部,病部表现为黑腐烂并伴随许多小黑点,导致植株生长停滞,外层叶片因基部腐烂而脱落。
猝倒病发病后,种子萌发时子叶和胚茎会腐烂,造成烂种现象,病苗的茎基部会产生水渍状病斑,随后变成黄褐色。幼苗在尚未凋萎之前就会猝倒,严重时整片幼苗无法直立。
立枯病通常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随着病斑的扩大,根部则会干枯直至死亡。
实施2年以上的轮作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在使用旧苗床育苗时,需进行土壤消毒。推荐的方法包括使用福尔马林消毒,将500毫升福尔马林与18-36千克水均匀浇洒在苗床上,之后覆盖塑料薄膜,待药液挥发后再播种。
在无病区留种,带菌种子需用10%盐水选种清洗,或用48℃温水浸种10-15分钟,以防治病害传播。
播种时不要过于密集,雨后及时排水,并撒上干燥草木灰,以减少病害发生。及时拔除病苗并深埋或烧毁以防病害扩散。
松土除草时要小心以免伤根,合理控制培土高度,避免面覆茎部。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处理并喷洒石灰消毒。
针对不同病害可使用相应农药进行防治。如软腐病可用链霉素或细菌灵,针对黑腐病、菌核病等则可使用速克灵或多菌灵等药剂,按期喷洒以确保防治效果。
通过优化管理和科学防治手段,可以有效降低芹菜苗期的死苗现象,保障其健康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上一篇:秋季西洋芹菜高产栽培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