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蔬菜之一,但它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害的威胁。了解这些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确保芹菜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以下是芹菜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这种病害多在芹菜移栽缓苗期及生长初期发生。病斑最早出现在柔嫩多汁的叶柄基部,初期呈淡褐色水渍状,形状不规则且稍凹陷,病情迅速扩展,内部组织变黑腐烂,散发恶臭,最后留下表皮。
此病原菌主要依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通过芹菜伤口侵入。其发病温度范围广泛,低于12℃或高于36℃均会导致发病,最适温度为27-30℃。病原菌通过昆虫、降水、灌溉和农事操作传播。
该病主要影响叶片,也可危害到叶柄和茎。初期病叶上出现淡褐色油浸状小斑,随后扩大为圆形,周边呈褐色,中间显淡褐色到灰白色,病斑上常伴有小黑点,外有黄色晕圈。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也称为斑点病,此病害可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初期表现为黄绿色水浸状斑点,后发展为灰褐色病斑。高温、高湿及多雨天气对病害的传播极为有利。
这种病害可在芹菜的整个生育期发生,主要侵害叶柄和叶,初期表现为褐色水渍状,后变为软腐烂,受害部位生长白色菌丝,最终形成类似黑色鼠粪的菌核。低温、高湿及种植过密是其主要诱因。
在种植时可以选择抗病、耐病的品种,如“津南实芹1号”、“美国西芹”、“夏芹”等,以提升抗病能力。
在播种前,选用无病株采种,并用48℃的温水浸种30分钟,可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浸种时应不断搅动以确保均匀受热,之后立即投入冷水中冷却并晾干播种。
建议实施2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同时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度,科学施肥,增加底肥及磷钾肥和硼肥的施用,培育健壮的植株。同时,要注意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
发现病株后,应立即拔除并使用药剂进行控制,以防蔓延。通常每隔7天至10天施药1次,连续用药2至3次。不同病害需要使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如对斑枯病、早疫病和菌核病等进行针对性的喷洒和防治,而对于软腐病和心腐病也应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相应药剂。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治芹菜病害,确保其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上一篇:绿丰西芹的品质与营养价值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