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接近地表的根茎部和叶柄基部,有时也会影响根部。受感染的部分会变黑腐烂,并且在其表面会出现许多小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植株的生长会受到明显影响,外层1至2层叶片因基部腐烂而脱落。这种病害由真菌引起,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威胁。
防止和控制该病害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建议:
首先,选择耐病的作物品种是预防病害的重要一步。耐病品种能够更好地抵御病原体的侵袭,有助于保障作物健康。
其次,种子的来源非常关键。应从无病田块或无病植株中采种,以防止病菌传播。如果种子可能带菌,可以采取措施:将种子放入48℃温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冷水浸泡5至10分钟。此外,种子可以在存放3年后再使用,上述方法能有效减少携带的病菌。
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可以有效打破病害的传播途径,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从而减少病害发生的概率。
加强田间管理也十分重要。育苗期间应采取遮阴和遮雨措施,防止强光和雨水对植株造成伤害,减少疾病发生的条件。在生长期内,要防干旱、排涝,合理密植并进行科学灌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同时,要做到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将其深埋或烧毁,以避免病害扩散。此外,每20天喷施天然芸苔素(如硕丰481)稀释液,能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在病害初期,可采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通常每7至9天喷洒一次,连喷2至3次。科学合理的药剂使用,有助于及时控制病害,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
综上所述,针对真菌性病害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适当的药剂使用,从而有效降低病害对作物的影响。选择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合理使用药剂,都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芹菜病害概述及有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