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鲷是一种对水温极其敏感的鱼类,其临界状态为水温低至3.5℃时会致死。2003年冬季,黑鲷在自然环境中能够顺利越冬,但在2004年的极端低温条件下,连续的冻害使其遭受严重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越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预防黑鲷在越冬期间因摄食减少而导致体质虚弱和疾病的感染,我们采用了塑料薄膜大棚进行越冬管理。经过数月的生长,夏花鱼苗在11月下旬时每尾规格约为150克,尚未达到商品鱼的出售价,因此需要进行专业的越冬管理。
为保证黑鲷安全越冬,我们在2005年11月新挖了一亩长方形池塘,底深达1.7米,并搭建了钢管大棚,确保越冬条件的最优化。池塘的开挖和处理过程包括消毒和肥水,并建立了独立的排灌管网。此外,我们还购置了1100kw的气泵和4cm的PC塑料管,以保证池塘内的充足增氧。
在越冬前的12月14日至16日,我们通过抽水、拉网等方式捕捞二号池塘的黑鲷,并采用含有10ppm高锰酸钾的溶液对捕获的黑鲷进行消毒。随后,将5000尾鱼苗放入露地二号池塘进行对比试验,其余鱼种则放入大棚内,以保证在安全的环境中越冬。
在整个越冬期,我们仅进行少量的定时投喂,饲料中添加了适量的鱼用维生素。根据黑鲷的食欲与活动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当水温低于5℃时可以基本停止投食。晴好的天气下,水温超过10℃时,适量投喂有助于黑鲷的健康成长。
大棚内的水位应保持充足,并每隔七天更换部分水质,以防止恶化影响黑鲷的生长。在天气条件良好时打开覆盖的塑料薄膜,以调节温度,气温较低时则关闭以保持大棚内的温暖。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黑鲷在大棚的越冬成功地避免了低温导致的死亡。至2006年3月14日,所有在大棚中的黑鲷均安全捕捞,并转移至露天池塘,而对比的露地二号池塘中的黑鲷则因冻死,显示出大棚越冬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塑料薄膜大棚的越冬管理显著提高了黑鲷的生存率,为后续养殖提供了借鉴价值。此项经验为养殖户在严寒季节中保障鱼种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