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病害研究进展及防治技术研究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3:23
0

作者:孙秀秀、陈文、王江勇、颜远义、张志、曾庆雄

(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鲍鱼的市场价值与营养功效

鲍鱼,通常被称为“鲍”,是国际市场上极为畅销的海产品之一。这种名贵的海味珍品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享有“海味之冠”的美誉。从鲍肉中提取的鲍灵素Ⅰ、Ⅱ、Ⅲ及其馏分物具有抑制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功效,其中鲍灵素Ⅲ尤其被认为具备较强的抗癌作用。鲍壳则以其独特的粗糙表面和珍珠光泽广受喜爱,除了具有药用价值,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常用于装饰品和贝雕工艺的制作。

鲍鱼的疾病现状与防治

随着鲍鱼高密度立体式养殖模式的推广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其疾病问题逐渐显现,并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着该行业的发展。鲍鱼的生物性病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其中细菌和病毒是人工养殖条件下导致鲍鱼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原,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细菌疾病探讨

鲍鱼常见的细菌疾病包括鲍苗“掉板症”和脓毒败血症等。研究表明,鲍苗“掉板症”主要由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导致鲍苗在附着期内大量死亡。脓毒败血症则常见于高温水域,由坎氏弧菌引起,会导致鲍鱼的严重病变。有关文献显示,当水温超出16℃时,脓毒败血症开始流行,其发病率与水温呈正相关。

病毒疾病分析

病毒方面的研究指出,鲍鱼的“肌肉萎缩症”与感染病毒相关,常见于高温环境中。研究发现,病理观察显示受病毒感染的鲍鱼出现肝细胞损伤和体重下降等症状。此外,裂壳病和鲍暴发性流行病也由病毒引起,特征包括腹足变薄、外翻以及肠道和肝脏的严重病变。

寄生虫的影响

关于寄生虫,研究人员在鲍鱼体内发现了多种寄生虫,包括纤毛虫、帕金虫等,均对鲍鱼的生长与存活造成了显著损害。感染严重时,鲍鱼表现出来的症状包括消瘦、附着力下降,甚至死亡。

鲍鱼病害防治技术

改善养殖环境

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有助于促进生态平衡,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定期清洗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以及适时使用消毒剂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亲鲍选育与鲍苗培育

在亲鲍选育时,应选择健康的贝体,并减少放养密度,加强营养,以促进鲍鱼的生长与发育。严格的检疫和消毒措施对防止病原传播至关重要。

鲍病害研究进展及防治技术研究

增强鲍鱼的抗病能力

减少激发鲍鱼应激反应的因素,将对提高其抗病能力有积极效应。同时,管理在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时期的养殖条件,避免过高的应激原对鲍鱼造成伤害也是很重要的。

生物防治方法

为了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近年来日益重视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利用特定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抑制,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环保防治手段。

有效的鲍鱼养殖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将有助于保障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养殖产量与养殖收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