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分析 近期北方地区海参养殖问题剖析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3:16
0

随着水温的升高,各地海参圈的水温范围已经从13℃上升至20℃,在短短一周内,温度便提升了5-7℃,平均每日上升近1℃。这样的快速温度变化促进了水草的生长,同时也导致了底部黄管菜的腐烂变质,部分老圈中的海参出现了肿嘴、摇头、吐肠以及化皮等现象。温度的剧烈上升导致外海水温骤升,变温藻类(如甲藻)迅速繁殖,成为优势种群,引发了赤潮现象。在河北、辽宁大连、山东等地的海参圈中,海参吐肠和化皮的现象频发,而辽宁锦州和葫芦岛地区则出现了大量红色水母。这些突然的高温引发了海参的应激反应,而海参摄食底部有毒有害物质则成为了诱因。

近期海参圈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观察到近期海参圈出现的几个突出问题:

红水母的影响

这片红色海域并非赤潮,而是大量的红水母,这些水母的出现导致了海参吐肠和化皮现象的加重。目前尚无关于红水母是否对海参造成刺激的研究,但触碰红水母可能会引起人皮肤的痛痒反应。对出现红水母的海参圈下风口,可采用漂白粉局部定期喷洒以杀灭水母,或者使用茶籽饼进行处理,同时调水解毒和进行氧化底改。此外,若有条件,可及时换水以改善水质。

一线分析 近期北方地区海参养殖问题剖析

腐烂物质造成的毒素累积

黄管菜的快速腐烂导致了海参局部中毒,伴随高温和早晚温差大,引起了海参的应激反应。此阶段恰逢海参的摄食高峰,腐烂的水草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加剧了海参的吐肠和化皮现象。海参头部出现的白泡则是吐肠后化皮的初步表现。死草和腐烂水草需及时捞出,并且对发黑的位置进行强氧化改底处理,以改善水质。

海参生长情况与市场走势

当前水温在13-20℃范围内,恰是海参的快速生长期,许多海参圈出现灰白色海参(俗称灰耗子)。生长过快会导致海参体内色素转换不足,影响其外观。使用黄金多糖(3-5亩/袋)可以增强海参的体质,促进摄食,同时提高色素体的转化能力,从而使海参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

养殖效益最大化的对策

近日海参市场行情持续看涨,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最大化养殖效益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应时刻关注海参圈的变化,密切监测海参的健康状况,避免上述的三大问题,优化养殖各个环节,以实现今年的丰收目标。

作者: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王金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