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的生长结果习性与葡萄相似,因此在整形修剪方式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分为棚架和篱架两种整形方式,以确保猕猴桃的健康生长和高产。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整形方式的特点及实施细则。
棚架整形主要分为大棚架和小棚架两种形式。大棚架通常采用单干方式,幼苗在支柱中间定植,保留2到3个饱满芽进行短截。新梢萌发后,选择健壮的新梢,并在旁立一支柱固定,促使其向上生长。在接近棚面时,需对强壮的新梢进行摘心,或将其先端拉平,以刺激新梢的腋芽萌发。
在永久性主蔓上,每隔50厘米保留1个结果母蔓,每隔30厘米保留1个结果枝。结果母枝及结果枝一般需在3年左右进行一次更新,而多余的枝蔓则需及时疏除。在土壤和肥水条件良好时,可以适当保留几个生长健壮且位置合适的枝蔓,作为结果母枝的预备枝。虽然大棚架的架面较大,产量高,但其对肥水条件的要求较高,整形及管理相对复杂,最佳的做法是结合冬季和夏季的修剪进行管理。
小棚架的整形方法与步骤与大棚架基本相同。但当结果枝的生长量超过最外一道铁丝时,应允许其下垂生长。这种树形的枝量较少,具备良好的通风透光性,同时产量高,整形及管理的时间也较短。
篱架整形通常使用单干的形式,主要有双臂双层水平形和双臂三层水平形两种设计,其中后者的应用相对较少。在采用双臂双层水平形时,幼苗定植前需按照预定的株行距埋好支柱,并将幼苗定植于支柱之间。发枝后需选择3个生长健壮的枝蔓,其中两个需要水平生长,另一个则需向上直立生长。
当直立生长的枝蔓到达第二层铁丝时,需进行短截,以促使其分枝并向左右展开。如果苗木较细弱,可以选择保留3个饱满的腋芽,并在第二年春季萌发后,按照上述方式进行选留。左右分开的两个主蔓在修剪时,需根据芽的位置和饱满程度,每隔30到40厘米培养1个结果母枝,使其均匀分布在第一道铁丝上。
这种整形方式与上述双臂双层水平形相似,但在第三道铁丝上可以新增一层枝蔓。双臂三层水平形的优势在于架面较高,枝蔓较多,空间利用更为充分,结果数量增加。然而,这种方式的成形时间较长,并且第一层铁丝上的果实易受到泥沙污染,可能会影响果实质量。
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猕猴桃树可以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高产和优质的果实。选择合适的整形方式,将直接影响到猕猴桃的成长与收成,农户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
上一篇:“冬宝9号”:晚熟龙眼新秀
下一篇:秋季樱桃树施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