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牛繁殖力是获得更多畜产品的基础。对于肉牛业来说,只有多产犊才能多产肉,产犊力下降和产犊间隔延长,都明显影响牛肉生产和增加成本。按目前农村养牛实际情况,提高肉用牛繁殖力,主要表现在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几项指标的提高上。
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难产、流产、胎衣不下、死胎或产弱犊等,往往严重影响牛群的繁殖力。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营养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成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营养不足,会造成生长缓慢,生殖器官发育受阻,性成熟延迟,性周期无规律,从而造成死胎率增加。
发情牛未及时发现和对妊娠牛、小犊牛管理不善,就可以引起误配、失配、流产、生病及小牛死亡等。
主要是在人工授精过程中,操作不科学、不卫生,配种时机掌握不好,导致繁殖率不高。
引起不孕的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常见的有布氏杆菌病、滴虫病等。
牛的不孕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有关,因此,在饲养上必须满足与繁殖有关的主要营养物质。
在管理上要保证繁殖牛群得到充足的运动和合理的日粮安排,加强妊娠母牛的管理。
排除漏配、误配是母牛受精的关键,需对每头母牛仔细观察发情表现,并做必要的记录。
要努力保证犊牛在初生到断奶期间不发生意外或疾病死亡,需对新生犊牛加强护理。
注意预防严重影响繁殖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严格执行防疫注射、检疫和卫生措施。
繁殖障碍在公母畜中均可发生,需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或进行相应治疗来恢复。
上一篇:肉牛生长促进剂的种类与应用方法
下一篇:奶牛钴缺乏症的影响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