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肉牛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2000年我国牛肉总产量为502.3万吨,人均牛肉占有量为4.22kg,而全球人均牛肉占有量为9.94kg。这表明我国肉牛的生产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肉牛品种、饲料加工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含量低、管理技术差。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肉牛的规模化养殖。
肉牛规模化养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肉牛的存栏量大,但仅有数量并不能称之为规模化。规模化养殖应体现在肉牛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种与杂交组合、饲料加工与配合、饲养管理等,形成高效优质的生产体系。
发达国家的肉牛场存栏量可达数万头,而我国大型肉牛场也可达到数千头。存栏量大是规模化养殖的重要特征,但具体数量并没有统一标准。
发达国家的肉牛场通常是专用品种或杂交牛,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分为纯种牛场、商品牛场和肉牛育肥场。
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等肉用品种,这些品种生产速度快、产肉率高,为实现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发达国家的肉牛育肥场多采用持续育肥饲养方案,逐步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以生产优质牛肉。
发达国家的育肥场在购买肉牛时,会选择品种和年龄,并了解其饲养管理方式,以确保生产优质牛肉。
规模化肉牛场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及时了解牛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
规模化养殖有助于加强对优良肉牛品种的繁育和科学育肥,提高生产水平。
专业化分工与跟踪管理使得育肥场能够根据肉牛的需求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规模化养殖能够更好地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动肉牛生产技术的进步。
规模化养殖使得生产各环节运转更为顺畅,能够及时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
专业化分工使得对生产环节的微调成为可能,从而生产出优质、高档牛肉。
规模化养殖能够显著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国肉牛生产应围绕提高生产效益为中心目标,建立良好的育种、繁殖和育肥系统。鉴于规模化养殖的优点,未来应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规模+效益”的优势。同时,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应在管理水平允许的范围内确定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上一篇:牛瘦瘠病的中医治疗与辨证分析
下一篇:初养奶牛的五大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