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包括败血症变化、脾脏显著增大、皮下和浆膜下出血性胶样浸润以及血液凝固不良。
炭疽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需氧菌,具有荚膜但无鞭毛。病畜体内的菌体不形成芽孢,但在暴露于空气中时可在12至42℃条件下形成芽孢。
病畜是主要传染源,草食动物如羊、牛、驴等最易感染,而猪、犬、猫的感受性较低。人类也易感染。该病在夏季雨水多、洪水泛滥及吸血昆虫多的情况下易传播,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草料和水感染,也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或呼吸道感染。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至5天。最急性型表现为突然昏迷、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全身颤栗,临死前有天然孔出血。急性型体温可升高至42℃,少食,可能在放牧或使役中突然死亡。亚急性型病情较慢,局部可见炎性水肿,病程可持续数日至一周以上。
急性炭疽病为败血症病变,尸体腹胀明显,尸僵不全,天然孔有黑色血液,黏膜发绀,血液不凝呈煤焦油样。脾肿大,脾髓软化,切面呈砖红色,出血,肠道出血可能形成局部脓肿。
在曾发生炭疽的地区,易感动物每年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疫苗包括无毒炭疽芽孢苗和炭疽第二号芽孢苗,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发生该病时,应立即上报疫情,划定疫区并封锁发病场所。病畜需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用药物防治,并制定健康群的紧急免疫接种方案。可采用抗炭疽血清、青霉素、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全场应彻底消毒,污染的饲料和粪便应焚烧,尸体应焚烧或深埋处理。禁止动物出入疫区,解除封锁需在最后一头病畜死亡或痊愈后15天进行。
上一篇:养肉牛的四大实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