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繁殖在养猪业中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然而很多养猪户对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母猪的饲养户会将其带到附近的农民饲养的公猪那里进行交配或人工授精。同时,饲养公猪的农户往往也没有严格控制公猪与母猪的配种情况,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同一父系或母系的猪只进行交配。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同一代猪只之间,甚至还包括不同代的猪只。
在许多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主要工作集中在阉割、治病和防疫上,而对于科学配种的管理和指导相对较少,从而形成了生猪配种市场的无序状态。近亲繁殖现象屡见不鲜,这直接导致了后代猪只的健康问题,包括抵抗力降低、发病率上升和生长速度缓慢。例如,有的猪只在8个月内体重仅达到100公斤;另一些猪只则出现畸形现象,无法站立,甚至有的出现疝气等问题。
尽管猪肉的营养价值是否因近亲繁殖而受到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但显而易见的是,近亲繁殖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因此,建议各级农业(畜牧业)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生猪品种改良工作。作为基层单位,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须对本辖区内的公猪和母猪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种猪档案,并制定科学的配种方案,同时确立避免近亲交配的具体细则。
公母种猪的饲养户也需主动提供种猪的历次交配记录,以便透明化配种信息。母猪的饲养户在出售仔猪时,必须向购买方提供非近亲繁殖的证明资料。此外,乡镇兽医站应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生猪近亲繁殖的危害,帮助养猪户在选择种猪时避免近亲繁殖的个体,确保不购买、不饲养近亲繁殖的猪只。
上一篇:母猪低温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下一篇:猪痘的预防与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