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过程分为五个重要阶段:后备期、断奶空怀期、怀孕前期、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在这五个阶段中,选择合适的饲料和科学的喂养管理对母猪的健康和繁殖性能至关重要。
后备期是母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需提供优质且全面营养的饲料,以促进其体形及生殖系统的健康发育。对于6月龄以下的后备母猪,可将大猪料(全价颗粒膨化料)与青饲料以1:1的比例搭配饲喂,允许自由采食。而6月龄至配种前的母猪,建议选择全价颗粒空怀料,同样与青饲料以1:1的比例饲喂。在此阶段,需严格禁止使用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危害的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及霉变饲料。同时,要适量限制饲喂,以避免母猪因过肥而影响发情和排卵。
断奶空怀期是指母猪正常断奶到配种前的时间段。在这一时期,母猪断奶后通常会在一周内发情并配种,因此饲料的选择与控制非常重要。应注意,母猪在断奶后的1-3天内可能会出现断奶应激,导致乳房炎、高烧等问题。为了预防这些病症,每日应给予定量饲喂,推荐分为两餐,不应任其自由采食。饲料选择上,建议逐步将哺乳料转换为大猪料或空怀料,并适当增加轻泻性的麸皮和多汁嫩绿的青饲料。
怀孕前期是从配种到怀孕80天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合理的饲料控制对于提高配种受胎率和增加产仔数有积极影响。针对空怀母猪,应继续限量饲喂,每日建议喂养2-2.5公斤饲料(根据母猪的肥瘦情况调整),并逐步增加青饲料。配种后20天内逐步恢复到正常的食料量,饲料选择应以全价怀孕料为主。需要注意,严禁喂养发霉、变质及刺激性的饲料,以避免流产的风险。
怀孕后期是指怀孕80天后至分娩阶段,此时胎儿的发育迅速,母猪对钙质及营养的需求急剧增加。若饲料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母猪瘫痪和仔猪体弱多病。在该阶段,应逐步将饲料更换为哺乳料,并适量添加骨头汤,若条件许可,可加入干脂肪或豆油,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存活率。饲养方式应保持定时定餐、定量喂养,每日饲喂2.5-2.8公斤(根据母猪膘情调整)。同时,注意在产前7天调整饲料,确保母猪充足的营养以支持后期的泌乳。
哺乳期是母猪分娩至断奶阶段,是整个生产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在此期间,母猪产仔当天应不喂料,产后可喂一些温的麸皮汤和生化汤丸,以促进恶露排出和帮助母猪恢复体力。分娩后第二天开始,建议提供约1公斤的饲料,并逐渐增加0.5公斤,预计在4-5天内恢复至正常喂量。待食欲正常后,允许母猪自由采食,以保证仔猪充分吸乳,并维护母猪的繁殖性能。在仔猪断奶前一周逐渐减料,并将哺乳料换为空怀料。断奶当天,饲喂量应维持在2.4-2.6公斤,建议选择市面上销售的哺乳料,并适当添加豆油或干脂肪,同时按1:1比例搭配青饲料。
上一篇:猪坏死杆菌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下一篇:建立猪沼气与草鱼养殖联合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