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猪瘟预防注射的普及和推广,各地定期免疫密度普遍达到95%以上。猪瘟病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尤其是典型猪瘟病例已很少见。然而,非典型猪病(温和型猪瘟)仍时有发生,这引起了养殖户的关注。
非典型猪瘟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低毒力猪瘟病毒株的感染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低毒力病毒主要来自于长期、零散且重复感染的免疫不全猪,这些猪的毒力会逐渐减弱,但仍然能够感染幼龄、免疫不全和免疫空白的猪,导致非典型猪瘟的出现。
另一个造成非典型猪瘟发生的原因是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注射猪瘟疫苗。因猪瘟疫苗为活疫苗(弱毒),可能通过母猪的胎盘影响到胎儿,导致死胎、木乃伊胎以及产后不久的非典型猪瘟。因此,妊娠母猪在疫苗接种上应特别谨慎,严禁在妊娠期注射猪瘟疫苗。
为了有效防止非典型猪瘟的发生,养猪场必须规范母猪的疫苗接种时间。过去,临产母猪不注射猪瘟疫苗是为了防止机械性流产。而妊娠期接种疫苗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养殖场应该引起重视。在配种前大约两周,母猪应接种猪瘟疫苗,以确保孕期的安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养殖场还可以采取对子猪的超前免疫策略。具体方法为,在子猪出生后的2小时内不让其摄入初乳,同时肌注1毫升猪瘟疫苗。随后在60至65天时再注射4头份的剂量,这样可以有效保障猪只的健康,确保其在出栏时不受猪瘟病毒的威胁。
总之,养殖场在猪瘟疫苗的接种上应遵循科学的方法,避免在妊娠期接种疫苗,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超前免疫。这样能够有效减少非典型猪瘟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下一篇:育肥猪杂交组合选择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