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菇生产过程中,各种霉菌对其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若防治措施不得当,可能导致香菇的栽培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对霉菌的防治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在威胁香菇生长的杂菌中,木霉的危害最大。木霉又叫绿霉菌,广泛存在于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它通过孢子传播,利用气流、水滴、昆虫和人类的手、衣物等作为传播媒介,侵入培养基。一旦条件适宜,木霉会迅速萌发并繁殖。木霉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其分泌的毒素能够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香菇组织细胞的死亡。
在生产环境不清洁、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严格,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木霉很容易蔓延。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的菇场和旧菇棚,为木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药物,因此创造有利于香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的生态环境是控制其危害的根本措施。当发现木霉蔓延时,需立即通风降湿,以抑制其扩散。对于感染初期的培养料,可以采用注射药液的方法,常用药液包括5%石碳酸、2%甲醛等。
链孢霉在生长初期呈绒毛状,颜色为白色或灰色,后期则呈粉红色或黄色。链孢霉以分生孢子传播,主要在高温季节爆发,对香菇生长危害极大。其菌丝强韧且繁殖迅速,一旦发生,可能导致菌种和培养材料的全面报废。
防治链孢霉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生产香菇。在香菇发菌阶段,维持在20℃以下的适宜温度可以有效减缓链孢霉的生长。保持发菌环境的干燥也对防治链孢霉至关重要。药物防治可参考木霉的防治方法。此外,对于已受侵害的菌袋,可以尝试在病害处滴上柴油,以防止链孢霉进一步蔓延。
毛霉又称长毛霉,其菌丝在初期为白色,随着繁殖后期会变为灰白色甚至黑色,标志着孢子囊的成熟。毛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中,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尤为容易发生。毛霉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香菇菌丝,通常每天可延伸约3厘米。
毛霉的主要成因包括使用霉变原料、接种环境中毛霉孢子较多以及湿环境下的菌丝培养等。防治毛霉的根本措施是杜绝使用霉变的原料,尽量消除接种环境中的毛霉孢子,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当的湿度。若在发菌阶段的培养料受到毛霉感染,可以采用与木霉类似的防治措施。
上一篇:香菇栽培秋管技术要点
下一篇:确定母猪的适宜配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