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栽苗的第一年,松土和除草需要进行3到4次。首次松土和除草应在苗高达到3到5厘米时进行。中耕除草后,施加追肥。第一次每667平方米施用稀薄的人畜粪水1500到2500公斤;第二和第三次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的厩肥、堆肥或火土灰2500到3000公斤。及时拔除抽薹苗,天旱时需浇水,但后期应禁止浇水,以免引起烂根。
当归在生产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早期抽薹,尤其是在移植当年。一般情况下,早期抽薹率可达30%,严重时可超过50%。抽薹的当归根部柴性大,气味淡,缺乏油性,质地较差,不能入药。导致当归早期抽薹的原因主要是个体发育过程中,从不抽薹到抽薹需要经过两个发育阶段: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前者要求低温0到5℃,后者要求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在自然条件下,低温来自冬季,而长日照则出现在夏季前后。
为了减少当归早期抽薹,可以通过改进育苗技术来控制栽子的大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技术措施:
第一,选择育苗地时,应以半阴坡、土壤肥力中等的高寒山区为宜,或推迟播种育苗期,控制苗龄在70天以内,使苗根直径达到3.5毫米左右。也可以采用立秋后直播的方法,以降低早期抽薹率。
第二,第二年移栽时,最好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地。缓苗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确保苗木生长健壮,从而提高药用部分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冷冻贮苗时,将栽子保存在-10℃左右的低温环境中,直到翌年春季栽种。由于苗子得不到春化的必要条件,阶段变化无法实现,从而降低抽薹率。
上一篇:三七种植的关键技术解析
下一篇:三七种植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