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早期抽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当归是一种备受欢迎的药材,主要在中国的陕西、湖北、四川和云南等地广泛种植。近期,有网友咨询关于当归早期抽薹的问题。本文将介绍当归早期抽薹的原因以及一些预防措施,希望对种植者有所帮助。 当归早期抽薹的成因遗传因素使用抽薹当归的种子进行育苗时,正常留种的茎上抽薹所留的种子,或者过熟和陈年种子会导致抽薹率显著上升,达到80-90%以上。 生态因素在低海拔、高温和阳坡干旱的环境中育苗或移栽,都会导致当归的早期抽薹现象。影响早期抽薹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列依次为海拔、降水量、种植密度、有机肥和氮肥。存放在阴凉处的苗相比阳光充足处的苗,抽薹率可低50%。土壤水分含量在50-60g/kg,移栽后遮光50%可使抽薹率降低60%,而日照达到14小时以上时,抽薹率会迅速增加。 营养水平早期抽薹率与当归苗的重量和大小呈正相关。苗直径在0.5cm以下的小苗适合移栽,但苗的大小必须与苗龄相匹配。若苗重较小但苗龄较大,则抽薹率仍然会高;而相反,对于苗大而苗龄小的情况,抽薹现象却较少。随着苗重增加,抽薹进程会加快,时间提前,同时抽薹率明显提高。早期抽薹与当归苗的氮和糖含量也有关,含氮量与早期抽薹呈显著负相关。 预防当归早期抽薹的措施选择成熟种子使用充分成熟或主茎头穗的种子播种,能够促进苗的强壮生长并加快糖分积累,从而显著降低早期抽薹的发生率。 合理控制苗龄在确保苗重量相同的前提下,播种越早,苗龄越长,早薹率越高。一般情况下,当归苗需要90-110天的生育期,播种时间应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之间,即夏至到大暑时节。而在10月上旬,气温下降至零度时,是最佳的收获时期。若育苗时间过早或过晚,均可能导致苗的营养不足和烂苗现象。 控制播种密度当归的播种量一般在60kg至75kg每公顷,有时可达到112.5kg每公顷,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当归的生长状况及抽薹现象。 移栽适时同样条件下储存的苗子,在移栽过早或过迟的情况下,抽薹概率会随之变化。特别是有叉根的苗子,迁移时容易引发抽薹现象。 科学施肥化肥使用不当会提高抽薹率,尤其是磷酸二铵使用时,抽薹率的上升尤为明显。氮磷肥的施用均会加速抽薹的进程;而氮钾肥在高用量时,更会使早期抽薹的现象显著增加。 关注气候环境当归适宜生长在凉爽和阴湿的气候中。在5至7月份,当归的营养生长期,如果遇到高温干旱的天气,抽薹率普遍偏高,影响作物的整体产量。 |
上一篇:党参为什么质松不甜?
下一篇:夏季吃百合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