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七(Kaempferia rotunda L.),又名羽花姜,在台湾被称为圆唇番郁。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块状根状茎。其叶片呈椭圆状矩圆形,长度在17至27厘米之间,宽度为7.5至9.5厘米。叶面呈淡绿色,带有深绿色斑纹,叶脉两侧为深绿色,叶背则为紫色。叶柄短且呈槽状。花序为穗状,通常有4至6朵花,花期在春季,花朵直接从根茎发出,先于叶片抽出,生于长约4.5至7厘米的紫褐色苞片中。花冠管与萼片等长,呈条形,颜色为白色,开花时平展。侧生的退化雄蕊呈披针形,颜色为白色,直立。唇瓣为蓝紫色,近圆形,深裂至中部以下,花朵美丽且芳香,花期为4至5月。
海南三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南部、海南、广西和台湾等地,国外则分布于亚洲南部至东南部。它喜爱高温、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且疏松的砂质壤土中。其生长适温为20至28℃。
海南三七一般采用根茎进行分株繁殖。在繁殖时,需选择饱满且多芽的根茎,并将其贮藏于沙中越冬。次年3至4月栽种时,取出1年生的根茎,伤口用草木灰涂抹,随折随种。在广州地区,叶片凋萎休眠时可留在盆土中越冬,保持盆土微湿润即可,翌春发芽前进行分植。海南三七可采用地栽或盆栽的方式进行栽培。在栽培过程中,应施足基肥,春至秋季施肥2至3次,冬季则需停止施肥。
海南三七因其叶片上有鱼骨状美丽的花纹,叶背为紫色,成为一种美丽的观叶植物,适合用于园林阴湿处布置或盆栽室内观赏。同时,由于其先花后叶,花朵多且艳丽,四枚瓣片的红白相应显得十分淡雅,观花效果也非常好。目前,在人工控制的栽培条件下,海南三七可在春节前开花。
下一篇:当归栽培技术的标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