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锈病的危害与症状三七锈病是一种对三七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尤其在广西和云南等主产区,其发病率通常达到20%左右。此病在三七的整个生育期内都可能发生,主要影响叶片,同时茎、花梗和果实等部位也可能受到感染。 锈病的症状锈病的初期症状通常出现在叶背,表现为针头大小、颜色从水青色变为黄白色的疱斑。随着病情加重,疱斑会变成近圆形或放射状的排列,其边缘不整齐,并很容易破裂,露出锈黄色的夏孢子堆,周围会出现褪绿的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会痂化或出现穿孔,严重时,叶片可能卷曲、变黄并脱落,影响花果的健康,导致其萎黄和干枯。在晚期,叶背会均匀分布桔黄色的冬孢子堆,且锈粉不易掉落或散开。 三七锈病的病原与传播三七锈病的病原为人参夏孢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的锈菌目。病菌会在病残的枝叶和根茎芽上过冬,并通过带菌的种苗进行传播。每年春季2至3月,病菌会侵染新生叶的叶背,引起叶片卷缩、变黄和脱落。夏季时,病菌通过风雨传播,成为新的感染源, 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病害。 发病的气候条件锈病的发生通常与气温、降水和湿度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当气温在18至22℃,且雨水较多、相对湿度高时,锈病的发病几率会显著增加。此外,如果天棚设计过于密闭,导致棚内光线不足、空气不流通,也会导致病害发生加重。在浙江地区,锈病还可能出现二次高峰,分别在5至6月和9至10月。 三七锈病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三七锈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适宜的地块,避免连作,以防止病菌的积累。 2. 在冬季进行清园,剪除病叶和枯株,并在园外焚烧。同时,在病残株上喷洒0.2至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3. 在早春进行园地管理,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进行加工处理。对于普遍发病的三七园,可以使用0.2度的石硫合剂、200至300倍的二硝散、300倍的敌锈钠溶液或1000倍的粉锈宁,间隔7天喷洒1次,连续进行2至3次防治。 总结本文简单介绍了三七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希望能为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或补充,请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
上一篇:三七黑斑病如何防治?
下一篇:三七白粉病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