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产量和质量受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显著影响。甘草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水分条件对其产量至关重要。根据研究,在我国温带地区,降水量在300至500毫米时,适合甘草生长,甚至可以在缺乏灌溉的土地上种植。为了获取优质的幼苗,育苗地需具备灌溉条件。对于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的地区,如果没有充足的地下水,育苗和移栽地都应具备灌溉条件。在这些地区,建议选择地下水位在2至3米以上的河岸或适水性好地段。此外,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应避免选择雨季积水的地区。甘草土壤适应范围广泛,最佳土壤pH值为8.0,盐分低于0.3%。在引种栽培时,需经过一个完整的试验周期,以评估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才可决定规模化种植。
甘草种子的硬实率较高,未经处理的种子自然发芽率通常不足20%。种皮的不透水性是影响发芽和出苗的重要因素。可通过浓硫酸浸泡、增温复浸或碾米机研磨等方法来打破种子休眠。其中,碾米机研磨的方式成本低、操作简便,更适合大面积种植。甘草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5至30℃,低于5℃无法萌发,高于40℃易腐烂。土壤需保持7.5%以上的含水量。播种应选择在春季的4至5月,具体时间视地区而定,土壤温度应稳定在10℃以上。大面积育苗的播种量通常为90至120公斤每公顷,直播栽培为45至60公斤每公顷,行距保持在10至15厘米。定期锄草对幼苗生长至关重要,以防幼苗因草遮蔽而导致死亡。由于幼苗不耐旱,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进行浇水,尤其在土壤粘重或盐碱严重的地区,应采取适当的灌水措施.
甘草苗在育苗后第1年秋季土壤结冻前或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可进行移栽。首先应进行起苗分级,优质苗的根头直径应在0.8厘米以上,根长为30至40厘米。在移栽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苗木的失水。常用的移栽方法有平植和斜植,平植是将苗木水平放置在植苗沟中,斜植则是根头向上,根尾向下以一定角度放置。通常情况下,植苗深度应在根头埋入土层5至10厘米。移植密度视土壤肥力而定,在日照良好、土壤肥沃的环境下,一般为行距25至30厘米,株距10至13厘米。在干旱土壤上,应适当降低移栽密度,并及时浇足透水,确保苗木水分平衡。
深耕是甘草育苗的关键,耕深应在40厘米左右,以利于根系生长。如果耕层较浅,根系生长会受阻,影响品种的品质与产量。播种前应保持土壤湿润至田间持水量约80%再进行播种。播种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土层温度稳定在10℃时进行。种子处理是确保出苗的重要环节,轻碾种子3次可提升发芽率至80%以上。覆土厚度应控制在2至3厘米,播后需镇压。使用优质移栽苗是确保高产的核心措施,建议选择根头直径在8毫米以上,主根长度在40厘米左右的苗木。若土壤中存在根腐菌,应在移栽前进行杀菌处理。及时除草则是育苗和种植成功的关键。
上一篇:甘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
下一篇:甘草怎样选地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