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又称赤芝、红芝、灵芝草,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菌。灵芝的栽培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菌棒不脱、定点出芝、定向供水、生物效率高和产品质量好等。每亩地可种植8000-10000棒,经济效益显著。
培养料的配方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硬杂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糖1%和石膏1%;第二种是棉籽壳(或甘藤渣)78%、麸皮15-20%、石膏1-2%、糖1%、尿素0.4%和过磷酸钙0.6%。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pH值保持在5.5-6。
使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60厘米×15厘米,厚度为4-5丝,每袋装干料1千克。装袋时要确保装实。小规模栽培可手工装袋,大规模栽培可使用装袋机。装袋后需扎紧袋口并进行熔封,随后当天进行灭菌,灭菌温度需升至100℃并保持10-12小时。
待袋温降至30℃后,进行无菌接种。使用消毒的打孔器在袋面打5个孔,孔径为1.2-1.5厘米。接种后,将菌棒放入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5℃,培养5天后进行菌棒的排列和通风管理。待菌丝长到直径2厘米以上时,揭开胶布一角以增加氧气。培养45-60天后,菌丝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色突起,表明已达到生理成熟,可以下田出菇。
选择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空地或收割后的稻田作为菇场。菇场需事先消毒,稻田要提前排水并晒田。开沟作厢,厢面挖深5-6厘米的土坑以便埋棒。搭建简易棚架,棚高约2米,棚顶及周围铺毛草、芦苇等,形成适宜的菇场环境。接种后,将菌丝排入土坑内,接种口朝上,袋间相距4-5厘米,最后覆土并用薄膜覆盖。
埋袋后3-5天内无需振动薄膜,表土温度超过28℃时揭膜通风。逐渐加大通风,每天掀膜2-3次,每次20-30分钟。若覆土发白,可结合揭膜通风进行喷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25%左右。小菌蕾形成后,每日可喷水1-2次,以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采收第一批灵芝后,增加通风以促进菌丝恢复生长,后续管理与前相同,全程可采收3批灵芝。
上一篇:半地下拱棚灵芝栽培技术的创新探索
下一篇:红豆杉树皮与灵芝的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