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豆类作物,其种植的成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合理的浇水、适量的追肥、及时的采收和科学的选种等。掌握这些技巧,能够有效提高扁豆的产量和品质。
尽管扁豆具备较强的耐旱性,但在整个生育时期,充足的水分供应依然是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特别是在苗期,扁豆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少,因此应采取见干见湿的管理方式。不过,在开花结荚期,由于植株高大,对水分的需求增加,务必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若此阶段水分不足,容易导致生长缓慢、开花结荚数量减少,以及果荚发育不良,甚至出现落花、落荚和落叶的情况。若发现苗子在中午时萎蔫,需及时灌水,同时确保畦面不湿,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土壤缺氧,影响根系健康。
虽然过去普遍认为扁豆耐贫瘠,但随着现代栽培技术的进步,适量追肥成为提高其产量的重要措施。苗期可进行两次追肥,每次施用500至800千克的腐熟清水粪,或选择叶面喷施1:300倍液的黑状元叶面肥,最好在晴天中午之前施肥。若土壤湿度较大,可以改为穴施100千克酵素菌粒状肥。在开花结荚期,土壤相对干燥时,可施用无污染的腐熟人粪尿800千克和复合肥10-15千克;若湿度较大,可以采用穴施的方式使用100千克酵素菌粒状肥与3-5千克尿素。此外,在采收时,可每1-2次采摘后,施用2-3千克尿素,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棚栽扁豆通常在4月中下旬采收上市。及时的采收不仅能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也有助于为上层果荚提供更多营养,促进其快速发育。从开花到鲜荚成熟的周期大约需要18天。因此,在采摘时,应一手捏住果序,一手轻摘豆荚,务必要避免损伤果序,以促进多开回头花,从而增加整体产量。
在选种时,应选择结荚早而多的健壮植株作为留种,优先选取下部花序结的荚。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需剔除每个花序顶部的小荚,并做好记号。在荚皮完全干黄后,再选择在晴天下午时进行收获和脱粒,同时要在种子的颜色、形状、千粒重等方面进行仔细考察,确保符合原品种特征。最后,种子应晒干至符合贮藏水分标准,装入专用袋内,并在标签上确保内外信息一致,确保贮藏时不受虫卵危害。
通过以上的栽培技巧,农民朋友们能够有效提升扁豆的产量和质量,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上一篇:极早熟扁豆新品种--望角一号
下一篇:“小神农”春季扁豆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