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季节,采用风障、阳畦、小拱棚以及在畦面覆盖塑料薄膜等保护措施种植韭黄,显示出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深受市场欢迎。一般来说,每亩产量可达2.5吨,纯收入在6000至8000元之间。下面介绍冬春韭黄的主要种植技术。
为了保护韭黄,建议采用小拱棚覆盖和畦面平铺塑料薄膜的方式。在韭菜垄北端25至30厘米处挖设风障沟,并在沟中沿东西方向每隔3米埋设一根直径为8至10厘米、高约2.5米的木棒或竹竿,确保其向南倾斜20度。此外,在离地面2米高处拉紧一条细铁丝,将木棒或竹竿连接起来,以提高风障的抗风能力。为了增强挡风和反光效果,可以在高粱秸或玉米秸上覆盖一层宽2.5米的旧塑料薄膜,最后再附加一层麦秸或玉米秸苫子,并在北侧培土防冻,保持土高30至40厘米。
韭菜畦的保护方式包括小拱棚、阳畦以及畦面平铺塑料薄膜等。
在韭菜畦上方设立竹皮拱棚,竹皮宽4厘米、长约3米,竹皮中部增设小立柱以增强抗压能力。拱棚北端需用干草等保温材料填充,以确保保温效果。
在韭菜畦的北边,利用湿润土壤构建高30至45厘米、宽30至40厘米的土墙。墙体南北高低比例适当,并在两端设立辅助结构以增强稳固性。
在整平的畦面上将支撑物如细竹竿或玉米秸放置好后,直接覆盖塑料薄膜,以确保土壤保持湿润并提升温度。
在畦面整平并浇水后,进行适量的追肥,并用塑料薄膜覆盖,确保薄膜北边、东西两端与南边用土压实以便通风。此外,在薄膜上添加保温材料如草帘或麦秸,以保持韭菜生长适宜的温度。
若发现韭蛆等害虫,应及时处理,并可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定期喷施混合药液可以有效防止韭菜灰霉病的发生,每亩用药量为150至300千克。
韭黄的培育过程中,先进行前期的培白以提升品质,后期放叶以增加产量。在适合的天气中,进行土壤的覆盖,确保韭芽在土壤中适当露出。
在晴暖天气中,抓住时机进行豁然开朗的通风和降温措施,以增加畦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效排出湿气。
韭黄的割收应把握在其生长高峰期,一般冬季韭黄在40至50厘米时收割,春季韭黄在50至60厘米时收割。根据韭菜的生长状况,安排适当的割收次数,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冬春韭黄的种植效益,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下一篇:韭黄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