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韭黄是通过特殊的种植技术,利用草棚覆盖方式使韭菜黄化和软化而成的。与普通韭黄相比,“干”韭黄不仅存放时间长,还具备香气浓郁、口感脆嫩、外观美观等优点。本文将详细介绍其种植技术。
在选择韭菜品种时,应优先考虑抗病性强、分株能力适中的品种,如犀浦韭菜、二五叶韭菜和牧马山韭菜等地方品种,以及平丰8号等新品种。同时,种植“干”韭黄时,田块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壤土,避免使用沙土或沙壤土。
苗床要挑选排水和灌溉便利的地块,土壤pH值应低于7.5。每667平方米施入优质农家肥4000kg、尿素7kg、过磷酸钙60kg和硫酸钾12kg作为基肥,翻耕后整地,使厢面宽1.1m,厢沟深20cm,浇足底水备用。
将种子用40℃温水浸泡12小时,去除杂质后用湿布包好,放在16~20℃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种子露白尖后,即可播种。春季和秋季均可进行,每667平方米需用种量1.0-1.5kg。在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或稻草以保湿。
出苗前每2-3天浇水一次,保持土表湿润。从齐苗到苗高16cm时,每7天浇水一次,并结合追肥,667平方米施尿素6.6kg。高湿雨季要注意排水,而秋季播种时要在冻前浇一次防冻水。
在苗齐后及时除草2-3次,或使用除草剂进行单子叶杂草防治。可在播种后出苗前使用除草通乳油对水进行喷雾,进行有效的杂草管理。
韭菜苗生长至5-6片叶时,即可进行定植。
定植时应每70cm一厢,设沟宽20cm,埂宽500m,沟深20cm。韭菜苗按“丁”字形排列,每个窝距20cm,窝内栽3-4苗。
移栽时要剪去须根先端,保留2-3cm,减少水分蒸发,并确保栽植深度不埋藏分蘖节。
定植后需浇水两次,保持土壤湿润。在雨季要注意排涝,气温下降至12℃以下时则减少浇水。当苗高35cm以下时,667平方米施入腐熟粪肥500kg;苗高超过35cm时则施入800kg腐熟粪肥以及5-10kg尿素或5kg复合肥。
准备稻草和小竹竿制作遮光棚,确保其不透光、不漏雨并具备通风功能。
韭菜长至50cm时,剪去尖端叶片,并整理韭菜桩,清理残留的枯黄叶片。
放置时要确保遮光棚底部有空隙,避免过度渗水。
根据季节不同,软化时间一般夏季需12-15天,春秋季节需15-20天,而冬季可达35-40天。
收割时分段进行,先移开遮光棚,然后使用割刀从叶鞘基部切下韭菜。去除外层松散叶鞘,整理捆把。
每次收割后待2-3天让韭菜伤口愈合,随后再浇水追肥,施入腐熟粪肥400kg和15%复合肥30kg,促进新叶生长。
防治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常见虫害包括韭蛆及潜叶蝇,病害以灰霉病和疫病为主。针对灰霉病和韭蛆,可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防治,确保韭黄的健康生长。
以上是无公害“干”韭黄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种植者,提高产量与品质。
下一篇:韭黄生产中的草棚软化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