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作为一种受欢迎的绿色蔬菜,其种植技艺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韭黄的种植过程,包括选地施肥、播种方法、肥水管理、培土及收割技巧等,确保您可以成功种植出优质韭黄。
选择适合种植韭黄的土壤至关重要。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且通气性好的土壤,如壤土或沙壤土。这类土壤可以有效保持水分和养分,并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播种前需进行深翻,深度为24至26厘米。每667平方米地块施用40至50公斤复合肥料作为基肥,整平后根据地块大小做成宽8至10厘米、南北向的凸凹畦,以便于排水和灌溉。
春秋季节均适合播种,春播通常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播则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提高产量和施肥效率,建议采用直播或条播的方式,播种量每667平方米为1.75至2.25公斤。在开沟时,应按照0.7至0.8米的行距开设东西向的播种沟,沟深13至15厘米,宽度约为15厘米。在播种前,需要在沟底均匀撒上一层薄沙,然后播下种子,并覆盖1至1.5厘米的细沙,以及一层稻草,最后用50%的人粪尿进行冲灌。
当韭苗高达8至10厘米时,需追施20%的人粪尿,并保持土壤湿润。晴天时可适量浇水并加入少量粪尿。定期拔草并在大雨后进行中耕,之后浇灌30%的粪水,并施用尿素促进生长。当韭苗生长到0.3至0.5米时,再次追施40%至50%的人粪尿和尿素,以保证苗木坚韧、叶片宽厚。若遇干旱天气,需及时灌水。
培土是促进韭黄生长的重要步骤,一般分为两次进行。气温达到25至32℃,韭苗长至0.5米以上时,可进行第一次培土。约10天后,割去上部的青韭,然后进行第二次培土。注意培土时不可碰伤叶片及超过茬口,以免影响产量。此外,施肥时应配合使用复合肥和浓度为10%的人粪尿,使苗木良好生长。
在青韭割除后,当韭苗生长到10至16厘米且气温超过35℃时,应及时覆盖草帘,以确保韭黄在阴暗环境中生长。覆盖时草帘要呈三角形状放置,并喷洒适量水分以保持内部湿度。
韭黄长到66厘米左右并开始有枯萎迹象时,需及时收割,以防雨淋造成损失。收割时间与气温有关,通常在气温25℃时,覆盖草帘后10至13天即可进行收割;气温在20℃以下时,隔18至20天收割;在12℃以下则需30天左右。收割后,需等待1至2天再施肥,为后续韭黄生长做好准备,合理轮作可确保一年收割2到3次韭黄,为保证品质,建议以2次为最佳。
下一篇:无污染韭黄种植管理关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