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韭菜窖时,选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理想的地势应为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建议在壅根前5到7天挖好韭窖,其大小可以根据青韭面积进行调整。通常,每1/30公顷的青韭,需要挖一个长4米、宽2.7米、深0.8到1.0米的窖。这种结构应坐北朝南,四壁要保持直立,底部须疏松平坦。
在窖的顶部,需要用5到7根水泥杆或木棒作梁,然后在梁上铺一层苇箔或高粱秸,再撒上一层麦草,最后再覆盖一层厚约20厘米的酿热材料。值得注意的是,窖门应朝南,门的尺寸大约为1.4到1.6米长,0.7米宽。此外,可以在里面设置一扇稍大的门,以便于晾晒蔬菜。靠墙处需要留一个小门,用于观察窖内的温度、湿度及韭黄的生长情况。
在冬至前,韭叶通常已干枯,营养会回流至根茎,此时可进行刨根。将韭根刨出后,剪去枯死的部分,并整理成碗口大小的把,放入筐篓内,覆盖上塑料薄膜,以防冻伤和失水。
接下来,需要挖一个直径约80厘米、深1米的泥坑,先倒入50℃左右的热水,再加入肥沃的淤土,搅拌至糊状,以备沾根用。当将理好的韭根一把把地沾满泥浆后,从靠墙的边缘或中间有序排根,确保“韭嘴子”处于同一平面,以利于后期的收割。最后,用酿热物覆盖在窖门上,以保持温度。
韭根入窖后,需将窖温保持在9到12℃,以促进其发芽。当韭芽生长到5到6厘米时,第一次浇温水;10天后,保持窖温在12到18℃,再浇一次水;韭黄生长后期,温度应在18到22℃之间,升温要缓慢,以避免韭黄倒伏或干梢。当韭黄长到30厘米时,应选择晴天开窖收割。
收割时要小心,避免伤及根茎,且不要留茬过高。割下的韭黄应晾干水分后再装包,以防腐烂。收割后,可撒一些沙土再浇水,并更换窖上的酿热物,随后封闭窖门。保持窖温在15到20℃,5到7天后浇一次水。15到18天后即可进行第二次收获,再过15天进行第三次收获。一般情况下,肥壮的根茎可收获3到4次,每次浇水时需适当调节水温,以保持理想的窖温,确保韭黄的品质与产量。
上一篇:韭黄田间养护技巧
下一篇:冬季韭黄高产栽培技术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