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brassicaoleracea vara-cephala VD.C.)是十字花科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常被称为绿叶甘蓝或牡丹菜。它是甘蓝类蔬菜中的一种变种,原产于希腊,并在欧洲广泛栽培。羽衣甘蓝以其强大的适应性、易于种植、丰富的营养和鲜艳的色彩而受到青睐,既可食用又具观赏价值。近年来,随着对其利用价值的深入研究,羽衣甘蓝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适合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栽培。
羽衣甘蓝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30cm深的耕层。茎短缩,密生叶片,叶片肥厚,呈倒卵形,表面有蜡粉,深度波状皱褶,形似鸟羽,美观。花序为总状,虫媒花,果实为扁圆形的角果,种子为圆球形,褐色,千粒重约4g。
羽衣甘蓝喜冷凉、温和的气候,耐寒性较强。经过炼苗后,能耐受短时间的低温(约-12℃),在北方地区的冬季露地栽培中,能承受短期的霜冻而不枯萎,但不耐受长期的严寒。种子发芽适温为18~25℃,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
羽衣甘蓝较耐阴,但在充足光照下,叶片生长更快,品质更好。采种植株需要在长日照下抽薹开花。
羽衣甘蓝需水量较大,干旱缺水时,叶片生长缓慢,但不耐涝。
对土壤适应性强,最适合在腐殖质丰富、肥沃的壤土或粘质壤土中生长。在肥水充足和冷凉气候下,羽衣甘蓝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好。
羽衣甘蓝在pH5.5~6.8的土壤中生长最旺盛。
羽衣甘蓝的嫩叶是主要的食用部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C、B2及多种矿物质,特别是钙、铁、钾含量很高。每100g嫩叶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153.6~220mg,具有良好的口感和多样的烹饪方式。
羽衣甘蓝热量低,仅为209焦耳,是健美和减肥的理想食品。其维生素C含量在绿叶菜中最高,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D和E,长期食用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并具有养胃、清热、利水等功效。
羽衣甘蓝的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叶色和姿态,适合用于城市绿化和家庭盆栽。其叶片的色彩丰富,因品种不同而呈现多种变化,观赏期为1至2个月。
根据栽培目的选择适宜的品种,食用种有东方绿嫩、阿培达等,观赏种有花羽衣甘蓝、京引“14006”等。
吉林省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定植;露地播种一般在6~7月,8月定植,10~11月收获。
播前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将细土、肥、药充分混合。播种量为15~20g/平方米,播后覆土0.5~1cm,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和追肥,注意中耕除草,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注意防治莱青虫、蚜虫等病虫害,及时清除老叶,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从播种到采收一般需要55~65天,外叶展开10~20片时即可采收嫩叶,适时采摘可提高风味。
上一篇:香葱夏季栽培技巧解析
下一篇:春季紫甘蓝种植的田间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