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大葱的主要产区采用多育苗移栽的方式。黄河中下游的主产区通常在秋季播种,但需严格控制冬前幼苗的叶片数量不超过三个;而黄河以南的地区则多采用春播,温度达到7℃时应及时播种。
大葱适合在pH值为6.5-7.5的壤土中栽培。育苗地应选择肥沃、疏松且底墒充足的土壤。在出苗期,要防止表土板结,并在幼苗迅速生长时进行一次追肥。在定植前的10-15天内,需控制土壤水分,以防止徒长和倒伏。
定植时间通常在6月至7月。长白型品种的行距为70cm,短白型和鸡腿型品种的行距约为50cm,株距均为5cm左右。为了增加假茎的入土深度,长白型品种的开沟深度为15cm,短白型品种为10cm,葱苗栽于沟内,入土深度为5-7cm。
正常生长的大葱每1000公斤需吸收氮2.7公斤、磷0.5公斤、钾3.3公斤。在生长期间,如果土壤水解氮低于80ppm,则需追施速效氮肥。补充磷、钾肥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在高温季节,管理的重点是防涝和除草,以保护幼苗。旺盛生长季节需要保持充足的土壤水分。培土以防止葱棵倒伏并软化假茎,是大葱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
当植株开始旺盛生长,假茎高度超过地平面时,应结合追肥进行培土。长白型品种需培土两次,假茎入土30-40cm;短白型和鸡腿型品种培土一次,假茎入土约20cm。如果在生长期间未进行培土,可以在收后将植株直立放置在软化床内,填撒沙土以保持湿润。
大葱的采种方式分为成株和半成株两种。成株采种以秋季充分成长的大葱作为种株,成本较高;半成株采种则是夏季播种培养成半成长的植株,成本较低,周期缩短。初冬采收的大葱需晾干后整理成捆,贮藏时应保持轻度冻结,避免反复解冻。
大葱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从幼苗到抽薹前均可收获食用。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大葱的产量和品质。
下一篇:德保八角的独特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