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又称为芫荽,是我国南北方广泛种植的香料植物。其独特的香味使得香菜的叶子成为主要的食用部分,而种子则是优秀的调味品。香菜喜欢凉爽的气候,通常在冬春季节栽培。然而,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香菜开始在夏秋进行反季节种植。由于市场需求高,种植效益显著,香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以2003年为例,景宁县夏秋季节种植香菜的面积达到350余亩,总产量超过40吨。大部分香菜销往温州、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市场售价每公斤在80元以上,亩产值可达9000多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香菜品种主要分为小粒型和大粒型两类。大粒型香菜的香味相对较淡,但生长迅速,产量高;而小粒型香菜香味浓郁,但生长较慢,产量偏低。目前在景宁山区的夏秋反季节栽培中,多选用大粒型香菜,尤其是耐热性和抗病性强的泰国四季大粒香菜。
香菜的种子为圆球形,每颗种果内有两粒种子。高温条件下发芽困难,因此播种前需将果实搓开以确保出苗均匀。对种子进行处理时,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半小时,随后用清水冲洗,接下来用干净的冷水浸种约20小时,再在20-25℃条件下催芽后播种。
选择排灌便利、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需及时深翻20-25厘米,并晒土约15天。为便于使用遮阳网,建议将地块做成高20厘米、宽120厘米、沟宽30厘米的深沟高畦。香菜生长期短,每亩施用3500千克腐熟人粪尿、150千克饼肥和50千克钙镁磷肥,整平畦面表土以促进播种后均匀出苗。
夏秋反季节栽培香菜的适播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需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调整。为了获得高产及高市场价格,通常采用撒播,若需速生小苗上市,则需高密度播种,每亩播种量为8-10千克。播种后需浇透水,并覆盖1-2厘米的稻草以保持土壤湿度。
在出苗前,需保持土壤湿润。当80%香菜出苗时,需移除稻草。由于夏秋气温较高,需要搭架并盖上遮阳网,采用日间覆盖、夜间揭开的方式以增强通风,防止苗木细弱并减少病害发生。在生长期短的情况下,早除草、早间苗、早追肥是关键;一般在齐苗后7天左右进行间苗,2片真叶时定苗,确保苗距为3-4厘米。浇水的频率约在8天一次,苗高3厘米时开始追施肥料,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和250克的硼肥。
香菜的独特香味使其在虫害发生方面相对较少,但仍需防止病害。常见病害包括苗期猝倒病、成株期病毒病、炭疽病及斑枯病。出苗后5天内,可使用无公害的杀菌剂喷雾2-3次,以预防猝倒病和炭疽病。同时,通过使用防虫网来避免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并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采取遮阴措施。可以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叶面喷施,以切实防治蚜虫及其引发的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