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野螟(Hellula undalis Fabricius),又被称为油菜菜螟、萝卜螟、甘蓝螟等,是一种属于鳞翅目螟蛾科的害虫。它主要为害于茴香等十字花科蔬菜,几乎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近年来,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也频繁报告该虫的严重危害,除了茴香外,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和菠菜等作物同样受到影响。
菜心野螟的成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达到15毫米,整体呈灰褐色。前翅上有三条白色的横波纹,并带有深褐色的肾形斑纹,后翅则为灰白色。
该虫的卵呈椭圆形,约0.3毫米长,初产时为淡黄色,后来逐渐变为橙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2-14毫米,头部为黑色,胴部呈淡黄色,具有明显的毛瘤结构。蛹体约7毫米,呈黄褐色,具有特征性的纵线纹路和生长刺。
菜心野螟在不同地区的发生代数有所不同,例如在北京和山东一般为3-4代,而在广西可多达9代。它们在幼虫时期会在土壤中吐丝附着,越冬后于春季入土深处进行蛹化。成虫的光趋性不强,卵多分散产于嫩叶之上,每雌虫的产卵量可达200粒左右。
针对菜心野螟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农业措施:一是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以减少虫源;二是调整播种时间,避免菜苗在危害高峰期生长;三是适当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促进菜苗健康生长;四是收获后及时翻耕地块,清除残余植物,以消灭虫源。
对菜心野螟的化学防治需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期进行,用药剂如灭杀毙、氰戊菊酯和功夫等,效果显著。常用的药剂包括21%增效氰氟氰膦乳油、40%氰戊菊酯乳油等,能够有效控制虫害。
菜心野螟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十字花科蔬菜的害虫,了解其生活习性及防治对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提高蔬菜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适时的化学防治,可以有效减少菜心野螟的危害。
上一篇:香菜的气调冷藏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