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地生产芹菜的过程中,通风不良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芹菜的光合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用二氧化碳成为有效的选择。它不仅能促进芹菜根系的发育,还能增强其光合能力,提高净同化率,使植株更加健壮,抗逆性更强。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芹菜的生长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植株高度增加了28%,茎盘粗度增加了31.8%,叶柄的粗度提升了41.4%。在产量方面,亩产量增加了1040至1533.8千克,增产率达到30.3%至37.6%。
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直接施用法和化学反应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后存入钢瓶,再通过塑料管在保护地内进行释放。具体操作是设置两根平行通风管,一根离地面80厘米,另一根距离棚顶10-20厘米。在管道上每60厘米打一个直径0.3厘米的小孔。晴天上午8:30到11:30之间,进行一次释放,每次增施约2千克的二氧化碳,通常需要1小时以使棚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200至1500ppm。尽管这种方法方便且劳动强度低,但费用较高。
这种方法在生产中较为常见,主要是通过稀硫酸和碳酸氢铵的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具体步骤如下:每亩选择10-20个点,在每个点挖直径30厘米、深20厘米的土坑,或将废弃的塑料瓶悬挂在保护地内。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塑料容器建议悬挂在离地面约1米的高度。为避免加入碳酸氢铵时反应过于激烈,可以先在容器中加入定量的清水,然后缓慢加入定量的硫酸,并不断搅拌。可以一次性配置三天的使用量,每个点的硫酸用量根据控制的面积而定。
在放入碳酸氢铵之前,建议在日出后半小时进行,并在放入时随时搅拌。然后,将保护地密封约2小时后再进行通风。从缓苗期开始,连续施用40至60天,阴雨天应停止施用。对于不同面积的保护地,每天单次施用1至2千克的二氧化碳即可明显提高产量,其浓度在晴天时不应超过1500ppm。
保护地的面积不同,因此所需的硫酸和碳酸氢铵的用量也会有所差异。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每日所需的碳酸氢铵和硫酸的用量:
每日所需碳酸氢铵量(克) = 保护地空间体积(立方米) × 施用二氧化碳浓度(ppm) × 0.0036
每日所需硫酸量(克) = 每日所需碳酸氢铵量(克) × 0.62
通过科学的方法施用二氧化碳,能够有效提升芹菜的生长和产量,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芹菜种子浸泡与催芽技巧分享
下一篇:夏季种植芹菜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