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芹,又称西洋芹菜或洋芹菜,其嫩叶和脆口感深受喜爱,富含维生素和矿物盐。近年来,西芹在华南地区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实现高产优质是每个农户关注的重点。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栽培技术。
西芹喜冷凉温和的气候,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最佳生长温度为15-25℃,超过26℃会抑制生长,影响品质并导致病害发生。目前,很多稻作区利用11月稻谷收获后的冬闲田进行西芹种植,通常在9-10月播种育苗,11月初进行移栽,并可在春节前后上市。
西芹的育苗多采用移栽方式。应选择阴凉、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作为苗床。在播种前进行深耕和晒土,施入基肥,充分整细作畦,并浇足底水。若提前播种,可进行低温催芽处理;10月后播种则无须此步骤。出苗后需及时揭去覆盖物,并在高温季节搭棚以降温保湿,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苗期约需50-60天,期间注意间苗、齐苗及肥水管理。
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且高度达到10厘米时便可进行定植。定植应选择通风、阳光充足及土质疏松肥沃的区域。在定植前进行深翻,施入足够的底肥,一般每苗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同时加入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7-10公斤和硫酸铵30-40公斤,或复合肥75公斤,最后将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定植时,畦宽设置为1.5-1.7米,以包沟形式进行。
由于西芹植株高大,生长期长,因此对肥料和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定植后7-10天内施用10%左右的稀薄粪水,或每亩施尿素5千克,促使幼苗根系良好发育,并恢复生长。在后续生长阶段,每亩施尿素10公斤或30-40%的人粪尿水进行1-2次淋施,以促进心叶的生长。植株在生长的50-70天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需重施追肥,并适量施用磷钾肥以满足生长需求,每亩施尿素15公斤及复合肥10公斤,之后再进行1-2次追肥。
西芹主要面临的病害包括立枯病、叶斑病、斑枯病、黑腐病和软腐病,此外还有生理性障碍病如烧心、空心和茎裂等。主要害虫为蚜虫,需要定期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
西芹的采收时间由栽培方式和市场需求决定。一般情况下,在定植后90-120天可开始收获,采摘时应选择最外叶片未枯黄且未焦萎的最佳时机。每亩的产量通常可达到5000公斤以上,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10000公斤。
总之,掌握西芹的栽培技术,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提升品质,是成功种植的关键。
上一篇:春芹菜种植的核心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