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贮藏是指在种根收获后到冬季进入长时间贮藏前的这一阶段。这一过程是在田间或仓库外进行的假性贮藏。由于新鲜的种根在收获后其新陈代谢活跃,加之气温及贮藏环境温度较高,若立即入窖贮藏,可能会导致种根发芽或腐烂。因此,进行约一个月的临时贮藏,可以有效降低种根的呼吸强度,并筛选出受冻或萎蔫的种根,从而确保冬季贮藏的品质。
临时贮藏的具体做法是:挖掘一条深30至50厘米、宽约100厘米的沟渠,沟的长度根据种根数量而定。在沟内将种根堆积起来,堆高约100厘米,呈现半圆形状,然后在上面覆盖15至20厘米的土壤。
越冬贮藏的方式通常被称为闷窖,它是一种地下式土窖,适合用于生产种根的贮藏。如今大多采用此方法进行贮藏。
在我省,标准的闷窖一般为深2米、宽1米、长5米,每公顷所需贮藏窖长约30延米。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窖的长度可依需延长,但每隔5米需留30至50厘米的土格以隔开,形成串联式闷窖。此外,也可采用并列式,要求窖之间相隔3至5米。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建议在较倾斜的地段挖掘,并设定6厘米的方向性沟渠以引流水分。
在入窖的10天前,需提前挖好闷窖以保证其干燥。入窖前,需要彻底清洁窖内,并在窖底撒少量硝石灰粉进行消毒。建议选择晴天进行入窖操作,先打开临时贮藏以淘汰不合格的种根,待窖内甜菜种根堆高1.3至1.5米,顶部铺平并覆盖5至10厘米的干土。最后,在窖顶铺上高粱秆或玉米秆,并保持通气口供空气交换,随后再覆盖土壤密封。
闷窖的管理主要包括温度监测和水分控制等。
每隔10至20个窖设一个观测点,日常检查窖内及种根堆内的温度。通常,入窖后初期的窖温会随外界气温波动,经过约10天后堆内温度会逐渐上升并再跌落。在窖温过高(4℃以上)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通风口,避免种根发芽或者腐烂的风险。如果堆温降至1至2℃,即可关闭通风口,保持通风后应允许温度的微幅波动。对于顺水窖,还需每日排水, 直到不再渗水为止。
通过合理实施临时贮藏与科学管理越冬贮藏,可以大大提升种根贮藏的成功率。及时的温度和水分控制是确保种根在贮藏期间保持高质量的重要环节。
上一篇:秋延后苦瓜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保护地茄子平茬再生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