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甜菜夜蛾的基本信息小白菜甜菜夜蛾,学名Laphygma exigua Hubner,也被称为贪夜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多个地区。其活动范围从北方的黑龙江到南方的广东、广西,而东西则延伸至陕西、四川和云南。该虫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能够影响甜菜、棉花、芝麻等多达170种植物。 为害特点初孵化的幼虫通常聚集在叶背部,通过吐丝结网的方式取食叶肉,留下透明的小孔。随着成长,3龄后的幼虫会在叶片上打洞,使叶子仅剩下叶脉,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甜菜苗的死亡,从而造成缺苗和断垄,影响产量,降低糖分及产品质量。 形态特征成虫的特点成虫体长约8-10mm,翅展可达19-25mm,具有灰褐色的体色,头部和胸部上有黑点。前翅呈灰褐色,特有的黑色纹路和粉黄色环纹显得十分明显。 卵的特征卵呈圆球状,白色且通常成群产在叶面或背面,数量从8到100粒不等。卵的外层覆盖着雌蛾脱落的白色绒毛,这使得它们不易被直接观察到。 幼虫描述末龄幼虫体长约22mm,颜色变化多样,可能呈现绿色、暗绿色、黄褐色或黑褐色。它的腹部有明显的黄白色纵带,不同于其他类型幼虫,尤为显著的是各节气门上方则带有明显的白点。 蛹的特征蛹体长约10mm,呈黄褐色,具有中胸气门外突的特征。 发生规律在北京和陕西地区,一年可以发生4至5代,而在湖北和江西可达到6至7代。成虫喜欢在叶面或叶背上产卵,幼虫在3龄之前多为群集危害,但食量较小,4龄后则增加很多,对作物的威胁显著增强。在华北地区,7月至8月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秋末初冬进行耕翻可以消灭部分越冬蛹,春季时进行除草活动有助于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虫。 人工捕捉利用幼虫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捉和摘除卵块是有效的方法。卵块多位于叶背,且有松软绒毛,易于发现。 诱捕成虫可以利用杨柳枝诱捕成虫,减少它们的产卵量,同时使用黑光灯来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在幼虫3龄前,喷洒相应的药剂可以有效控制虫害。例如,使用90%晶体敌百虫的1000倍液或其他推荐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使用含有高浓度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粉喷洒,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选择,有效降低虫害。 |
上一篇:黄瓜瓜蚜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黄瓜氮过剩和氨过剩症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