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元素在植物生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氮过剩时,特别是在温室大棚的黄瓜栽培中,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铵态氮的过量积累最为常见,本文将重点探讨氨过剩症的相关症状、诊断、易发条件以及预防方法。
在幼苗的生育初期,受氨过剩影响的植株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叶色明显退化,叶缘变得焦黄并向内卷曲;心叶的叶脉之间出现缺绿现象,心叶以下的2至3片真叶也会褪色,呈现烧焦状。此外,氨过剩还可能导致黄瓜果实出现弯曲的情况。
在幼苗早期,如果发现叶片出现异常状况,应重点考虑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化肥颗粒附着在叶片上导致的灼伤,另一个则是土壤中氨浓度过高造成的氨障碍,通常被称为“多氨症”。在连阴天气后突然放晴时,植物可能会遭遇气体危害。过剩的氨会抑制钙的吸收,从而对心叶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同时,使用土壤分析仪检测土壤pH值和导电率,可以帮助判断铵态氮的含量,导电率过高时意味着多氨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氨过剩症的发生主要与几个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是底肥中氮含量过高,其次是温度较低时施用有机肥料过多,导致土壤分解不完全或未与土水融合就进行幼苗定植。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氨过剩症的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氨过剩症,施肥应适量,确保肥料不会直接撒施到叶片上。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应当提前施用底肥,建议提前至少7天进行,以便让底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解并与土壤、水分融合,降低游离氨的浓度。此外,在黄瓜生产过程中,尤其是低温时期,应以硝态氮肥为主,而避免使用尿素和碳酸氢铵,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氨的累积。
总之,正确认识氨过剩症的症状及其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黄瓜种植者提升作物的生长健康与产量。
上一篇:虫害 小白菜甜菜夜蛾
下一篇:秋白菜包心变实有“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