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幼参养殖普遍采用生物活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喂养,其中生物活饵料主要是硅藻,而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则是海泥和大型海藻粉。随着海参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原料的资源逐渐短缺,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寻找合适的替代饲料原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评价饲料原料时,诱食性、消化率、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是四个关键指标。
饲料原料的诱食性是决定其在配合饲料中应用潜力的首要条件,而饲料的摄食率则是判断诱食性的主要标准。
诱食性不仅包括对动物摄食行为的吸引,还涉及摄食量的增加。了解饲料原料的诱食性是研究其消化与营养价值的基础。影响诱食性的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动物的营养生理特征和饲料理化特征。
在生态环境中,动物的食物选择受到栖息环境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例如,底栖海参由于运动能力较弱,主要摄食海泥和水中浮游生物。而研究发现,海参对这些食物的摄食能力良好且能够生长。在动物的营养生理特征方面,其发育阶段、营养需求和消化方式等都会影响其对食物的选择。海参具有较好的消化能力,对单细胞生物消化率较高,而对硬质藻类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更倾向于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
摄食率是评估饲料诱食性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实际养殖实验中很难直接观察动物对饲料的喜好,因此通过测量摄食率来间接反映其诱食性。研究表明,饲料的能量含量也会影响摄食率,例如海参在摄食过程中会对饲料的能量成分做出反应。
海参属于杂食性动物,能够摄食多种海洋和陆生饲料原料。它们对海泥和海藻粉等海洋性饲料原料的摄食能力较强,同时也能摄食豆粕和其他植物性原料,并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
消化率是评估饲料原料的核心指标,它表明动物从饲料中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比例。消化率受饲料的营养组成和动物自身消化能力的限制。海参的消化道相对简单,不具备物理消化功能,主要依靠肠道内的消化酶进行化学消化。
生命体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类和糖类,这些复杂的大分子在消化过程中需要经过分解才能被吸收。海参的消化能力相对有限,主要依靠内壁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进行消化。研究表明,海参对蛋白质和脂肪具有较高的消化率,但对糖类的消化能力较低。
不同原料的消化能力存在差异。例如,海藻作为主要饲料来源,其消化率受种类影响很大,尤其是糖类对消化率的影响显著。海带虽然蛋白含量较低,但其整体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优于其他藻类产品,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诱食性和消化率是评估饲料原料的基础,而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则是研究的最终目标,直接反映了饲料的实际应用价值。生长率指的是动物在一定时间内体重或体长的增量与初始值的比率,与饲料摄入量和消化吸收率成正相关。
研究表明,优化饲料成分的组合,可以避免单一饲料带来的营养不均衡。同时,提高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利用率,也是提高海参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的重要途径。综合考虑诱食性、消化率、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选择消化性好、成本低的饲料原料是提升海参养殖效益的关键。
综上所述,诱食性、消化率、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是评估饲料原料价值的重要指标。海参的杂食性使其能够摄食多元化的饲料,通过合理的饲料搭配,可以优化海参的营养和能量需求,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未来的养殖实践中,应关注饲料的消化率和成本控制,以实现更好的养殖效果。
下一篇:网箱养殖石斑鱼的两个小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