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早春时节海参吐肠原因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4:12
0

海参吐肠病因与防治策略

近年来,尖山、皮口、谢屯、兴城及山东等地的海参养殖场频繁出现海参吐肠现象。通过多次解剖和显微镜检验,我们对海参吐肠的成因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文将分享一下处理吐肠海参的经验和建议。

吐肠海参的处理方案

海参群体为何频繁感染后口虫病?主要原因包括养殖底部环境较差,饵料投喂过量,导致海参吐肠的情况增多。此外,死亡的海参未及时处理也会引发类似问题,甚至中毒现象也成为诱因。

不少养殖户购入各种药物,但疗效未必理想,包括农药、消毒剂和营养药等。针对之前遇到的情况,使用“八控底康+解毒120”方案,连续使用三天,每天一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吐肠数量显著减少。镜检数据显示后口虫数量也有所下降,尽管仍有少量存在。

心得分享 早春时节海参吐肠原因

后口虫流行状况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春夏交替之际是该纤毛虫繁殖的高峰期。通过对海参各组织进行水浸片检查与组织病理分析,我们发现后口虫主要寄生于海参的呼吸树上。当虫体数量达到一定密度时,会导致海参体质下降,引发吐肠反应。虽然目前尚未发现该虫直接导致海参大量死亡的案例,但其寄生会严重影响海参的生长和对其他疾病的抵抗能力,需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后口虫生理特性

后口虫病主要在幼参和成参期发现,病原为专性寄生于海参呼吸树的纤毛虫。该虫适宜的生存温度为4至12℃,盐度范围为25‰至35‰,PH值则需维持在7至9。大量后口虫的繁殖会造成海参组织损伤,引起排脏反应。虽然未见到因该虫单独作用导致海参大量死亡,但其寄生会直接影响海参的正常摄食和生长活力,使其更易受到其他病原的感染。

吐肠病发病原因分析

海参养殖中的后口虫病主要与环境卫生有关,包括底部污垢、过量饵料投喂及未及时处理的死亡海参等。同时,呼吸树作为海参的呼吸和排泄器官,每天大量海水流过,为后口虫的寄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改善养殖环境、减少药物刺激以及增强海参体质是防治后口虫的关键策略。

防治方案与综合预防措施

建议采取“八控底康+解毒120”的方案,连续使用三天,每天一次:

提升海参体质

增强海参的抗病能力,从而抑制后口虫的寄生。每年春季使用营养物质“绿康源”,每15天一次,共三次,效果显著。

改善底部环境

春季水温升高后,应及时使用氧化型底改剂,如“乐底安、八控底康、乐碧净”,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强化水质管理

处理死亡藻类,促进底部微生物的分解,降低水底毒素的积累。水温超过13℃时,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处理。

定期清塘

对淤泥沉积严重的塘口建议每3至5年清淤一次,以彻底改善养殖底质。

增氧措施

在高密度养殖及换水不便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促进塘底有害物质的分解。

总结与展望

通过提升海参自身特质和改善外界环境,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已成功解决了海参养殖中的病虫害问题,显著降低了底害发生率。这一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不仅解决了海参的发病问题,同时也为养殖户带来了信心与希望,真正实现了可持续的海参养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