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单胞菌是引发鱼类疾病的重要病原,主要包括杀鲑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这些细菌呈短杆状,且为革兰氏阴性。这种病原体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显著影响。
杀鲑气单胞菌属于嗜冷型种类,通常在冬季和春季引发疾病。而嗜水气单胞菌则属于嗜温型种类,主要在夏季流行。了解这两种菌的流行季节,有助于养殖者进行预防。
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鱼类,通常会出现体表发生突起的疖疮,疖疮的表皮坏死,最终形成溃疡。此外,各鳍的基部可能出现出血现象,同时皮肤也会出血,肠道发炎,甚至心脏坏死等严重症状。
嗜水气单胞菌则会引起当年牙鲆的腹部膨胀,腹腔内会形成大量腹水。病鱼的各鳍基部、口部、鳃裂后部及躯干表面可能出现出血或溃疡。消化道内常常空无一物,充满淡黄色黏液,伴有少量白色黏性团块。肝脏颜色呈浅红或鲜红,显示出明显的出血症状,胆囊也会出现膨大,肾脏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水肿。
对于防治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建议使用磺胺甲基嘧啶或四环素制成药饵,按照推荐剂量,每千克鱼每日投喂50至70毫克四环素,连续饲喂7到10天。同时,也可以采用喹酸,每千克鱼每日使用5至10毫克,制成药饵,连续投喂1到7天,以确保有效防治。
上一篇:彩红鲷养殖常见病鱼鲺病的防治技术
下一篇:黄鳍鲷养殖之烂尾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