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控制技术十二:海参春夏秋冬四季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控
春季化冰后,池塘中的有害细菌和有机物大量积累,需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和改底。对于体质较差的海参,应使用酶解多糖和清源增强免疫力。建议使用百安威进行消毒,次日用解毒超爽清理池塘毒素,后续通过六控底健康及粒粒神改善底质。
春季水温回升快,易出现水体分层,底部缺氧,需降低水位至50至70厘米,并启动增氧设施促进上下水体循环。此外,春季需提前肥水以培育藻类,确保水质良好。
化冻初期,水体盐度分层现象严重,易引发海参漂参。海参因盐度降低吸淡水,减少运动能力并有可能造成死亡。可通过降低水位和排出表层盐分同时促进底栖硅藻繁殖来控制漂参现象。
该病主要发生在环境条件不利时,以春季为重灾期。原因包括密度过大、底质差和硅藻不足等。症状表现为厌食和身体衰弱等。在预防中应及时更换底层水并增加硅藻产量,同时确保海参摄取足够钙质和营养配合饵料。
部分海参在春季化冰后未能及时下礁,原因主要为底质恶化和食物不足。应对措施同腐皮综合症,从改善底质和饵料入手,鼓励海参积极下礁,确保整体健康。
此病由水质污染和饵料不当引起。应定期查找臭源,并改善水质以避免溃烂现象。对皮肤受到损伤的海参,可用百安威进行药浴处理。
春季是青苔防控的关键期,需及时清理和处理,避免对水质造成影响。清塘时应注意解毒和生物保护,防止青苔重新滋生,确保池塘环境正常稳定。
即使是在非雨季时期,也需加强池塘管理,防止底质污染造成疾病。应适时提高水位,保持池塘水的健康环境,每10天进行一次底质养护,确保水质稳定。
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雨季来临前对池塘进行解毒及藻类保护,避免水体盐度变化造成海参中毒。及时排水和使用增氧设备以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
当水温超过20℃,海参逐渐进入夏眠状态,需定期调整水位和监测水质,确保有足够的溶氧供给。同时阻止有害物质的累积,提升海参质量。
应通过换水和底质养护措施,促进海参下礁并恢复摄食状态。换水时需保持不同水温的和谐,减少应激。
秋季低温时,需及时消毒池塘,培养底栖藻类以供海参食用,防止因饥饿触发疾病。定期养护水质,确保海参的健康成长。
在冬季,需保持池塘水深,定期破冰以确保水体溶氧。同时应提前进行水质养护,以促进底层生物的生存,防止疾病发生。
封冰前后水体环境变化引起病害,需控制进水量并确保不影响水质的稳定性,避免海参应激而引发的疾病。
避免氨和其他气体过于饱和,控制光照条件,确保生物平衡。定期打冰眼促进氧气释放,必要时使用增氧设备。
总结:四季海参养殖管理需持之以恒,从环境管理、病害防控到日常养护各个步骤不可疏忽,确保海参健康成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