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又称为刺激隐核虫病,是一种常见于养殖鱼类的疾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刺激隐核虫,这种虫体呈现卵圆形或球形,并且其表面覆盖有纤毛。
白点病具有无寄主专一性,能够寄生于多种养殖鱼类,从苗种到成鱼均易受到侵袭。通常在水温为15到25摄氏度时,白点病的流行会达到高峰。
患病鱼类的体表和鳃部位会出现数量众多的小白点。由于虫体的刺激,鱼的皮肤和鳃部会分泌大量黏液。在严重病例中,鱼体表会形成一层混浊的白膜,同时鳃的上皮组织可能出现增生和溃烂。此外,当虫体寄生于眼角膜时,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对病鱼进行淡水浸洗,时间应控制在3到15分钟,以帮助去除虫体。
全池泼洒醋酸铜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应将醋酸铜的浓度调至每千克海水0.3到0.5毫克,并持续用药3到4天,每天使用一次,以确保治愈效果。
白点病是一个严重影响养殖鱼类健康的疾病,了解病原、流行情况及症状能够帮助养殖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维护鱼类的健康和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