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水节气的结束,春天的气息逐渐浓郁。然而,气温和水温的变化也预示着大菱鲆即将面临肠炎病和腹水病的高发期。根据七好公司技术服务团队多年的经验,每年在3月至5月,由于养殖户在消毒管理和饲料投喂方面的疏忽,肠炎和腹水的发生频率显著上升,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七好呼吁广大养殖户朋友,依据七好17369黄金养殖模式,做好肠炎和腹水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实施卫生管理,确保选择新鲜的饵料,切勿投喂不新鲜的冰鲜杂鱼,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定期对养殖车间和工具进行消毒,使用适量的氧化剂以促进池中有机物的氧化,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此外,要及时隔离病鱼,防止疾病传播。
随着水温的升高,鱼的摄食能力增强,投喂量应逐渐增加,避免投喂量的剧烈波动。
在进行小号料向大号料的转换时,鱼对新饲料应逐步适应。建议采用混合投喂法,逐渐减少小料的投喂量,增加大料的比重,直至完全替换。
定期对鱼棚进行管理,投喂一些有助于增强肠道消化的药饵,如大蒜素等中草药,以提高鱼的健康水平。
养殖户要留意鱼体和粪便的变化,如果发现肠炎或腹水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在进行药饵投喂前,建议先停食1至2天。在使用药饵期间,应适当减少投喂量,控制在平常日投喂量的50%至60%左右,投喂次数也应减少为每天一次。如果病情严重,鱼的摄食状况不佳,可以进行药浴。抗生素的疗程通常为3至5天,磺胺类药物为5至7天。很多养殖户往往在症状初步消失后就停药,导致病情反复,造成严重损失。
腹水的主要病原为爱德华氏菌,患病鱼腹部隆起,腹腔内可能充满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治疗可以在病鱼摄食能力正常时,使用抗菌素药饵,如恶喹酸拌药饵,每千克饲料3至5克,疗程为4到5天。若病情严重,则可采取药浴,使用恶喹酸15至20克每立方水体,持续药浴2小时,每天1次,连续处理3天,同时辅以药饵进行治疗。
肠炎多由大菱鲆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引起,病鱼体色暗淡,腹部下凹,常伴有白便。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大蒜素与磺胺二甲基嘧啶拌药饵,或使用恶喹酸、土霉素、恩诺杀星等进行药饵投喂和药浴,拌药量为每千克饲料3至5克,连续投喂5至7天,严重时应同时进行药浴,持续3天。
肠炎和腹水疾病不仅影响鱼的生长和摄食,还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养殖户在观察鱼只时,除注意鱼是否显得膨大以及池底是否有白便外,还应关注水质变化。如果突然出现浑水,可能是轻微的肠炎迹象,但当环境条件剧烈变化时,大菱鲆出现少量白便并不一定表明生病。
在肠炎和腹水高发的季节,养殖户需谨慎控制投喂量,避免不新鲜饵料,停食后再进行药饵投喂,并确保每天的投喂量为正常的一半至60%。每两周定期拌药饵进行预防,以期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这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养殖户朋友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