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虾池生态养殖技术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3:37
0

虾池生态养殖刺参的崛起

近年来,虾池养殖刺参在我国迅速发展。现阶段的养殖方式多为粗放经营,但刺参虾池生态养殖模式却以其独特的生态优势而备受关注。这种模式通过将刺参、对虾、梭鱼、海藻等引入同一池塘,形成了品种间的相互利用和生态互补环境,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益。

养殖池的选择

选择虾池的海域时,需要关注水质洁净、潮流顺畅,并确保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注入或其他污染源。适宜的底栖硅藻数量是刺参生存的关键,水体盐度应常年保持在26‰以上,池深要求在1.7m至2.0m之间,养殖面积则建议在10亩至50亩之间。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人工参礁的设置

虾池的底质环境对刺参的栖息至关重要。在普通底质的虾池中,可以利用石块、水泥板和空心砖等材料垒成人工参礁,每亩虾池的堆放体积应为50至80立方米。

虾池消毒

人工参礁设置后,应将池水浸泡15天,在此之后放掉池水,采用连续冲洗和浸泡的方法,降低底泥的有机物含量。在放养前20天,需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以消灭有害生物和病毒。

肥水工作

放苗前10天,可用60目筛绢网纳水,水位设置在50cm至60cm,并进行肥水。此时可以投入经过发酵的鸡粪或无机肥,以培养池水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刺参虾池生态养殖技术

苗种的搭配与放养

在3月份,应放养体长10cm至15cm的梭鱼苗,密度控制在每亩50尾左右。3月至4月期间,放养大规格的天然刺参苗种,其密度一般为每亩2000至3000头。5月份则可放养经过暂养的中国对虾虾苗。

养殖管理

水质调控

水质是养殖水生生物的主要环境,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控。在养殖初期,水位不宜过深,保持在100cm至120cm为宜;进入中期后逐步加深水位,确保水质清新,以保证刺参的生长与繁殖。

饲料投喂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需对刺参进行特别投喂。适量为中国对虾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可结合养殖品种的数量,投喂部分粉碎的饼类、小杂鱼虾等,以确保刺参的饵料来源。

日常管理

定期监测池水的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H值,调整水质以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应注意观察养殖品种的生长状况与健康情况,并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水位,确保养殖的成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