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梭鱼养殖过程中,选择和培育优质亲鱼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亲鱼的选择、催产、受精卵的孵化,以及苗种的培育等关键环节,帮助养殖户更好地进行梭鱼养殖。
在秋季或初冬,选择从海区捕获或人工养殖的成鱼作为亲鱼。雌鱼一般要求3龄,体重超过1.5公斤;雄鱼则要求2龄,体重需达到1公斤以上。在亲鱼池的选择上,面积应控制在1500至2000平方米之间,水深保持在1.5至2米,并确保有海水或淡水来源,以便于排灌。每亩亲鱼池的放养量应不超过100公斤。
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应采用人工投喂的方式,商品饵料选用花生饼、豆饼、小麦芽和毛虾等。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避免使用化肥。亲鱼池的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此外,在催产前可通过"盐水过度"的方法提高亲鱼的性腺发育成熟率,具体步骤是逐步将水池盐度提升至15‰以上。
梭鱼催产的最佳水温为16至20℃,催产的时间多集中在4月底至6月中旬,尤其是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催产所需药物和剂量组合需遵循一定的规范,例如单用鲤、鲫鱼垂体,或者结合使用HCG和LRH-A等药物,以增强催产效果。要注意在催产过程中,持续的流水刺激对提高催产率有显著的影响。
迄今为止,人工授精是梭鱼的主要繁殖手段。成熟卵的最佳受精时间是水温16至20℃,且应具备透明、饱满的特征,卵径约1毫米,具有良好的光泽和弹性。
受精卵在盐度13‰以下时呈沉性,而在盐度15‰以上时则呈浮性。孵化温度保持在16至20℃,无论是流水还是静水环境均可,流水条件下的孵化效果更佳。胚胎的发育速度与水温密切相关,适宜的水温可以在46至52小时内完成胚胎的发育。
目前大多数梭鱼苗种培育采用鲤科鱼类苗种技术,在池塘中通过施肥促进天然饵料的生长,并结合投喂商品饵料进行培育。
在鱼苗下塘前,需要对鱼苗池进行彻底清塘,并在下塘前的7至10天注入50至60厘米的水,同时施加基肥以培养天然饵料。
梭鱼苗在出膜后4至5天会开始自由游动并摄食,适时将鱼苗放入育苗池中,每亩放养量保持在8万至12万尾。下塘的水温差应控制在3℃内,并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进行。投放时建议带水,提前进行水质测试。
根据梭鱼苗不同生长期的食性,可采用相应的饲养方法。早期阶段结合施肥和豆浆的方式来提供饵料,后期则依赖于动、植物性饵料的混合喂养。随着鱼苗逐渐长大,培育池的水量也需逐步增加,以适应它们的成长需求。经过大约25至30天的培育,鱼苗可达到2.5至3厘米,并完全适应淡水环境。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精心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梭鱼的培养成功率,帮助养殖户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网箱养殖石斑鱼的防病措施
下一篇:手把手教你如何抓到好的多宝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