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高效人工育苗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一)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3:00
0

海参的人工育苗

关键控制技术一:海参育苗场的选址和设施

选址

选址时需确保水质洁净,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适中,避免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源。最好选在远离造纸厂、农药厂、化工厂和码头等污染源的区域。同时,场区应设在风浪较小且无浮泥、混浊度低的内湾,且交通便利,尽量靠近海参养殖区域。此外,还应考虑电源供应,能够减少或避免自备电设备的使用,以降低成本。

常备设施

育苗场应配备泵房、沉淀池、过滤罐、高位水槽和饵料室等设施,管道布局应合理。育苗室应利用自然光和通风,保持室内温度稳定,防止水温和室温过大变化。育苗池可为长方形、方形或圆形,以长方形效果较好。一般推荐池长5-6米,宽2.5-3米,深度1-1.5米,水容量为10-20立方米。育苗池的给排水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管道的口径与能力,确保在2-3小时内完成池水的注入与排空。进排水管道不能有“U”形弯,以免存水,末端应装阀门以便于排污。

关键控制技术二:种参的采捕、暂养和孵化

种参的来源

种参来源主要包括:1.自然海区生长的野生种参;2.人工培养的海参,如池塘养殖或室内控温养殖的海参。常温育苗多使用自然海区采捕的种参,而升温育苗则主要用人工培育的海参。

采捕时间

自然海区的采捕需在种参产卵盛期前一周,温度低于20℃时开始,此时青岛、日照的采捕时间为5月,山东北部在6月下旬,而长岛北诸岛则需等到7月底至8月初。池塘养殖的海参收到水温影响,采捕时间提前20-30天。

采捕时应注意的问题

需避免海参与油污接触以防腐烂,采捕时应保持手部清洁和工具的卫生。还需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不宜一次采捕过多,船上暂养的密度应控制在300头/立方米以内。此外,必须防止高温和直射光照射。

关键控制技术三:幼体培育

幼体的培育密度

在理想的密度范围内,幼体发育更快、成活率和变态率更高。实践表明,培育密度保持在0.5个/毫升左右为宜,最高不能超过0.7个/毫升。

投饵

初耳幼体可立即投喂易消化的饵料如角毛藻,依据幼体不同阶段调整投喂比例。应确保投喂的新鲜饵料,避免老化和腐败的饵料影响生长。

水质管理

水质好坏是成功育苗的基础,应监测温度、pH、盐度和氨氮等指标,确保育苗用水的清新。换水策略需根据幼体发育阶段和水质状况灵活调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健康高效人工育苗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一)

海参的人工育苗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以确保其健康成长并提高成活率,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海参养殖。在选择适合的场地、完善设施、谨慎采捕及维护良好的水质管理是成功育苗的关键。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技术的应用,海参育苗将更具效率和效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