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发生,通常在幼苗长出2至3片真叶时,根颈部尚未变态化之前就会发病。初期苗茎部会出现浸渍状病斑,导致病株率超过2%时需要进行防治。
防治猕猴桃立枯病的适期是从7月至9月,此时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使得病害更易发生。建议每隔5至7天喷药2至3次,增强防治效果。
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药剂:五氯硝基笨稀释至200倍至400倍,或50%托布津稀释至1000倍至1500倍,效果显著。
除了药剂防治外,还需采取其他措施来有效控制立枯病的发生。
首先,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土地作为苗床和苗圃,能有效减少病害风险。
其次,可对苗床进行土壤消毒,以消除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
如发现有发病苗木,应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以防病害进一步传播,确保整个苗圃的健康。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控制猕猴桃立枯病的发生,保护幼苗健康成长。
上一篇:如何确保龙眼成年树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