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南瓜,学名为Cucurbita pepo L.var.akoda Makino,别名包括金瓜、红南瓜、看瓜和吊瓜等。它是一种属于葫芦科的草质藤本植物,通常以其果实入药,具备平喘和宁嗽的功能,因此在各地广泛栽培。
桃南瓜主要受到茎基部、花及果实的病害影响。病害初期,茎上会出现白色菌丝体,随后病菌会扩展至花和果实。当植物受到严重感染时,果实和花会变成褐黑色,最终导致果实逐渐腐烂。
造成桃南瓜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在查彼克培养基上初看呈白色,而在PDA培养基上则呈白色至淡黄色,且菌丛疏松,气生菌丝通常为白色。
黑曲霉的分生孢子头呈黑色球状,分生孢子梗壁光滑无色,并且有的顶部呈浅褐色,基部则附有足细胞。整体的泡囊形状为球形或近球形,直径大约在60至82微米之间,同时分生孢子的表面密布小刺,大小约为4.0至4.5微米。
该病菌通过菌丝体在土壤和病残体等多种基物中生存和越冬。在适宜的条件下,它的分生孢子会借助气流传播,并通过植物的伤口或者表皮直接侵入。高温高湿以及土壤的湿度变化极其剧烈,或者湿气滞留的环境都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有效的防治桃南瓜病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菌的来源。
可以使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斤药剂混合50公斤细干土后,均匀撒在瓜秧的基部。
在发病初期,需喷洒上述杀菌剂的500到600倍液,根据病情控制喷洒次数,一般为1至2次。在收获前3天应停止用药,而使用百菌清时,应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上一篇:雪里红:大棚毛桃的优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