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冬枣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许多农民通过经营冬枣园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近年来,有些枣农对枣瘿蚊的防治工作重视不足,导致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枣瘿蚊属于双翅目瘿蚊科,又名枣芽蛆,是冬枣树叶部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未完全展开的嫩叶以及叶表面汁液为食,受害的嫩叶轻微变红或紫肿,并最终会变得坚硬脆弱,最后黑枯萎缩。枣瘿蚊的泛滥将严重影响冬枣树的生长发育。
枣瘿蚊的老熟幼虫会在浅层土壤中作茧越冬。每年四月,成虫羽化后会在新萌发的枣芽上产卵,五月份是其为害的高峰期,此时嫩叶会卷曲成筒状,叶片内可能滋生2至5只甚至更多的幼虫,受害的叶片往往会枯黑脱落。老熟幼虫则会随着枯叶落地化蛹,而在六月上旬成虫再次羽化。
为了有效防治枣瘿蚊,农民需要掌握关键时期的防治措施:
在越冬成虫羽化前或老熟幼虫入土时,可在地面撒施辛硫磷,以有效抑制幼虫数量。
加强对土壤的管理,在老熟幼虫作茧越冬后至羽化前,翻挖树盘并及时锄耙,以消灭越冬成虫或蛹。
在幼虫发生期,最经济而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是采用25%久效磷1000倍液和思脲3号2000倍液喷洒,每15至20天喷一次,连续喷洒3至5次。或者在5月上旬至下旬幼虫卷叶为害期,喷洒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2次。
通过以上方法早期防治枣瘿蚊,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危害。农民应当优先考虑预防,做到早防早治,对症下药,综合运用不同的防治措施,从而保障冬枣树的健康生长,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下一篇:枣庄的红石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