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起,台湾青枣在云南的干热地区大规模引种栽培,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缺铁性黄叶病的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对楚雄州元谋、保山地区潞江坝和昆明市东川区等地的实地调查,发现植株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且随着树龄和结果量的增加,病情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有些树在栽培当年并未出现病症,但由于管理不当,缺铁性黄叶病通常会在结果1-2年后明显发生。因此,我们在1999至2000年间在元谋对该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开展了防治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台湾青枣的缺铁性黄叶病,主要特征为叶片黄化、果实小且风味欠佳,品质明显下降。受影响植株的光合生产率低,表现出早衰的趋势。叶片的黄化通常始于枝梢顶端的年轻叶片,尤其在生长季节(5至10月),病情更为严重。在最初阶段或轻微发病时,叶脉依然保持绿色,而侧脉间的叶肉则出现黄化,随着病情加重,整个叶片会逐渐变为黄白色。
通过对土壤的取样分析,发现导致台湾青枣黄叶病的主要原因是云南干热区以燥红土为主的土壤类型。0-80厘米的土层多呈弱碱性或碱性(pH值在7.3至8.5之间),在这种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酸溶性铁易被固定及沉淀,导致有效性铁含量不足。铁是叶绿素合成的关键元素,缺铁将直接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从而导致黄化。因此,台湾青枣适宜的土壤pH值应为6.5至7.0。
在青枣的枝梢顶端1-3片叶片开始失绿时,建议喷施0.5%尿素和0.3%硫酸亚铁液,每隔8-10天喷一次,共喷三次,效果较为显著。对于失绿较重的植株,可以先喷施黄腐酸二胺铁200倍液,待叶片开始转绿后,再确认喷施两次0.5%尿素和0.3%硫酸亚铁液,转换效果良好。
在青枣树冠外围挖3-5个直径为40cm的土穴,将粉碎的硫酸亚铁与农家肥按1:5比例混合,每穴施5-6kg,株施总量为15-30kg,施后立即浇水,此方法对强碱性土壤的防治效果显著,且复绿后效果持久。
在青枣树冠滴水线下方挖2-3个土穴,剪断一定数量细根,将根插入盛有硫酸亚铁200-400倍液的容器中,随后覆盖土壤。此方法通过根系吸收,可及时补充树体所需的铁,一般失绿的植株即可在当年复绿。
在易发生黄化病的区域,应加强树体的管理,特别是要疏花疏果,控制果实的负载量。一般1年生单株产量应控制在8-10kg,2年生应控制在10-15kg。此外,每年采果后应及时施加有机肥,并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每株2-3kg),以避免因超负载而加重缺铁性黄叶病的发生。
在易发生黄叶病的区域,避免大水漫灌和使用高碳酸离子水,应优先采用塑料管淋水,有条件的话可使用滴灌。
种植台湾青枣时,不仅要考虑气候因素,还必须严格评估土壤条件,确保土壤pH值在6.5-7.0之间。
研究表明,施用速效肥料时应以铵态氮肥为主,避免硝态氮肥的使用,因为硝态氮肥会使土壤胶体中有效铁释放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加剧黄叶病的发生。
上一篇:枣树膨大期防虫工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枣树虫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