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芒果的生产过程中,采后处理与采前防病相结合是有效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从花期开始,定期喷药可以有效控制炭疽病和蒂腐病,直到采收时为止。为了提高防病效果,通常在采前30至40天进行套袋,先喷药后套袋。为此,建议选用牛皮纸、旧报纸或其他透气材料,避免使用塑料薄膜。套袋不仅能显著减少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对果实的影响,还能促进水果着色均匀和果粉的形成,为商品外观增添不少亮点。
确定芒果的采收期对于确保果实的品质至关重要。判断芒果的采收熟度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可通过果肩的圆润度、皮色的变化,以及果肉呈现的黄色来进行判断。此外,果园中偶尔出现的黄熟果实掉落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在某些地区,人们还会根据盛花期或座果期的天数作为采收的指标。
采后防腐处理是确保芒果品质的关键步骤。许多试验表明,采后热处理能够有效减轻炭疽病的发生。热水的温度与处理时间需根据不同品种调整,通常在50到55摄氏度之间浸泡15至30分钟,若搭配杀菌剂,效果会更加显著。
在芒果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极为重要。许多生产手册推荐的安全温度为13摄氏度,但不同品种之间温度要求差异较大。例如,“Haden”和“Keitt”适宜的存储温度为10摄氏度,而“Carabao”、“Pico”和“Badam”则在7.2至10摄氏度之间,另外,“Raspuri”能够耐得住5.6至7.2摄氏度。相对湿度方面,一般推荐在85%至9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广泛种植的紫花芒在30至32摄氏度、相对湿度70%左右的常温下,12天的失重率可达10%至15%。湿度过低不仅会导致果实失重,还可能引起皱皮,尽管不腐烂,但对商品外观的影响同样会造成经济损失。
上一篇:速冻芒果块的加工技术探析
下一篇:芒果采后处理的最佳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