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至2007年间,我们进行了大棚葡萄采后精细管理与粗放管理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后精细管理的葡萄园产量提高了10%至20%,成熟期提前了3至7天。以下是我们总结的葡萄采后管理技术。
大棚栽培的葡萄株行距较小,生长量大,因此在采果后进行细致的夏剪和整形尤为重要。首先,进行摘心打杈,去除卷须和细弱枝蔓,清除病害严重的叶片,以减少养分消耗,调节树体养分流向,促进芽眼饱满老熟。其次,做好结果枝、营养枝和更新枝的配套。最后,及时处理计划外的二次结果现象。
采果后,应清除园中杂草,将剪下的病梢、病叶、病果、枯枝及杂物集中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虫源。
在果实采收后,根据植株长势,每亩施入速效氮肥约12公斤,并喷施0.3%尿素液2至3次,以促进树势恢复正常生长。如果树长势旺盛,则应减少施肥,以防新梢徒长。
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完成秋施基肥,采用条沟施肥法。一般亩用腐熟的厩肥3至4吨或优质土杂肥4至5吨,施于沟内后用细土覆盖。此外,为了保叶,防止过早落叶,采果后应立即用0.3%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氢钾、0.1%的硼肥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每5至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至4次。
夏秋季节果园容易杂草丛生,采果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并进行深翻。深耕松土宜在9至10月间进行,此时被切断的根系可迅速愈合。果树基部深耕约18厘米,深耕可与施肥结合进行。雨水多时要及时清沟排水,而在8至10月份,葡萄常面临秋旱威胁,因此要注意抗旱灌溉。如果连续出现晴天15至20天,应及时灌溉,保持田间持水量不低于60%。大棚葡萄一般采取沟灌方式,在葡萄的行间开沟,深20至25厘米,宽40至50厘米,并与灌溉水道垂直。
葡萄的主要病害包括霜霉病、黑痘病和锈病等。8至9月份是霜霉病的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尤为严重。葡萄采果后仍需继续加强病害防治,可选用20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50%克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交替喷雾,每隔10至15天喷一次。如发生病斑,应使用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灭霜灵250倍液,或用50%退菌特、75%百菌清500至800倍液喷洒。
此外,还需注意金龟子、葡萄天蛾、二星叶蝉等害虫的防治。
上一篇:提高绒山羊绒毛产量的关键技巧
下一篇:羔羊断奶前“烂嘴”治疗方法探讨